李魯博
第一次看到瓦拉德這組照片,就被它古典肖像般的構圖和質感所吸引。我們知道這里面肯定有矯飾和擺拍的痕跡,但是一點也不妨礙我們對這些人物的認同,因為這一瞬間肯定是真實無疑的。
年輕攝影家奧羅爾·瓦拉德(Aurore Valade)的《內部及其人物》(Intérieurs avec figures)這一組照片,是她從攝影學院畢業時開始進行的作品,起源是來自對社會學的興趣。“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肖像作品來表現家庭組織結構,為了展示我們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物件。我將照片中被攝者的家當成一個個小小的私人博物館,它們在等待被發掘,而我的充滿物品和其細節的圖像是這個時代的征兆:它們是承載了一堆雜亂元素的游戲,混合了與現實脫節的各種美學。”
這種充滿細節的人物肖像作品可以追溯到歐洲藝術的早期,其代表作有,我馬上想到的是揚·范·艾克(Jan Van Eyck)的《阿爾諾非尼夫婦》(Portrait of Arnolfini and his Wife,1434),在這幅著名的北歐肖像畫里,人物的衣飾被非常細致的表現,畫面中充滿具有時代意義的物件:中世紀的枝形吊燈,上有一只蠟燭、代表忠貞的小狗、木屐拖鞋、鏡子旁的掛飾,還有鏡子里的畫家自己等。在照相術遠遠沒有被發明的時代,畫家以自己的技藝來記錄下一個個時刻,但是關于這幅作品,一直有一個疑問:是否真的有這么一出婚禮,還是畫家自己的想象和創造?
人物事件本身的真實性對我們來說并沒有考證的必要,但是畫家的作品,或者攝影師的照片展現的特定時代的生活的代表性毋庸置疑。在揚·范·艾克的作品里是一副中世紀晚期新興資產階級富裕生活圖景,在瓦拉德的照片里,我們看到的則是十九世紀遺留下來的法國家庭痕跡:落地窗、旋轉把手、橢圓型的肖像畫、巴洛克風格的家具、象征優裕地位的絲綢睡衣等。這些符號過于集中在一起,構成一個不那么真實的世界。
瓦拉德毫不忌諱的說“我會使用所有導演的技巧,我會毫不猶豫地去重新擺放一些物品,讓它們集中,使我的構圖更加和諧。”但是不管如何,她并沒有添加原本不存在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屬于我的被攝者的世界所擁有,將它們安排并拍攝下來只是一種對現實的夸張。”而對它們的命名也很有趣,如《Anonyme》來自圖片中一個印著這個詞的麻線購物袋,這是一家集中各品牌的服裝供應商,有網上商店。另外還有一幅作品叫《Chanel No. 5》,因為桌子上有一瓶香奈兒五號。這些標題映照著被攝者——通常是女性,她的世界和她的身份。
奧羅爾·瓦拉德先后畢業于波爾多美術學院和阿爾高等攝影藝術學院(lENSP dArles),目前在法國和意大利生活工作。她的學歷背景和雙城生活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她的作品有著意大利繪畫風格的構圖色彩,又有法式的戲劇夸張。巴洛克和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都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她后來的作品例如《Ritratti Torino》,在當代的場景里重新復制了文藝復興的人物半身像,她的作品標題基本都來自物品細節名稱或只言片語:報紙標題,食品盒等等,這些瑣碎之物的羅列有些波普藝術痕跡,其靈感來源之一是理查德·哈密爾頓的拼貼畫。
這組畢業作品的風格沒有后期那么強烈,但是對人物關系的揭示是最有趣也最有代表性的。“在這個工作中,最令我感興趣的,就是在生活內部和人們之間那種雙方的感情聯系”。母女組合的選擇本身充滿了戲劇性。這兩個人是最親近的,又可以是生活上模仿和競爭的伙伴和敵人。這些都是真實的母女,本色的出鏡,瓦拉德進行指導,像極了電影里的一幕幕,暗含著前因后果的鋪陳和想象……
當我們通過對一個個畫中的物品、人物的姿勢動作進行解碼和解構,沉浸在對劇情的想象中時,再次與照片中主人公的眼睛打了個照面,直視的,孤芳自賞的,這一雙雙眼睛質疑你的肯定,嘲笑你的理解。這雙從“生活”里往外凝視的雙眼,它們冷漠,另有所指,又不確定。但可能正是這種另有所指和不確定,成為了整個生活中唯一真實的要素。
注:Richard Hamilton(1922-2011)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波普藝術的領軍人物,杜尚的學生。他的代表作有《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