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社會的處境尷尬。這種帶有小農經濟印記的生產模式以小批量產出,缺少工業化、技術化的改進革新。傳統工藝往往富于裝飾性,但在現代生活中功能性欠缺。由于這種就地取材、代代相傳的工藝產品凝聚著地方特色,不少人以懷舊、瞻仰的姿態看待它,仿佛古老的造物技藝只能為旅游觀光業服務。
在現代設計風潮席卷而來之時,傳統手工藝成為了設計師眼中有待發掘的寶藏,也成為奢侈品行業賴以生存的標簽。在歷史上,不同時代的人們為應對廉價、標準化機器生產的消費產品,會周期性地提倡工藝復興。可惜原生態的傳統手工藝產品,先要融入現代化、創造性的產品設計領域,需要經歷一顆鉆石誕生的過程,甚至化繭成蝶的新生傳奇。
近期,三場圍繞傳統手工藝的現代設計展在米蘭、紐約和盧加諾三座城市先后舉辦,形成了一場古老造物與新時代創意之間的激烈論爭。在這些展覽上,沒有對傳統工藝懷舊、固步自封的姿態,更沒有對前人智慧陳詞濫調的贊歌。這些設計師們立足于本土,脫胎于對前人的反思,卻面向現代產品設計的未來,大膽掀起實驗性的技術革新與顛覆,更有足夠的耐心迎接產業化前景與市場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