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2013年3月11日,朝鮮切斷了板門店的韓朝熱線電話。朝鮮《勞動新聞》聲稱,“已到了決戰的最后關頭”,“從3月11日起,命途多舛的《朝鮮停戰協定》完全淪為廢紙一張”,全國進入戰備狀態。
今年是《朝鮮停戰協定》簽署60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份協定幾度“被下崗”,朝鮮對待它的態度因時而動,一時棄如蔽履,一時又視若珍寶。于是,它似乎成了朝鮮跟國際社會打交道的一個籌碼。
“退出協定”,“全國進入準戰備狀態”這樣的“狠話”,對朝鮮來說并不新鮮。
早在1993年至1994年第一次朝核危機之時,朝鮮就曾祭出過“退出協定、全國戰備、等待和談”的“三部曲”,隨后更是不斷重復這一“套路”。
《朝鮮停戰協定》由朝鮮、中國、及美國代表的聯合國軍三方簽署,為1950年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劃上了句號。協定本身規定,更改它,需所有簽字方共同協商完成。但這個法理上的程序,對朝鮮來說顯然不是障礙。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朝鮮對這份協定的態度就因時而動。
1994年,由于對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核查結果不滿,朝鮮宣布單方面缺席第三次朝美高級會談。美國則宣布在韓國部署6個愛國者導彈發射基地,共48個發射架。作為回應,朝鮮于當年6月宣布退出IAEA。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時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奧爾布賴特提出了制裁方案,朝鮮馬上回應“制裁就是宣戰”。而接踵而至的美韓聯合軍演,成了壓倒朝鮮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朝鮮外務省發言人宣布,停戰協定成為“一摞白紙”,并要把首爾“變成一片火海”。
就在雙方政府不肯讓步之時,美國前總統卡特以“私人身份”訪朝。朝鮮有了實惠也有了面子,與美國劍拔弩張的關系暫時得到緩和。
1996年春天,韓國在靠近板門店非軍事區的地帶進行軍演,南北雙方開始向停火線附近集結軍隊。4月,朝鮮再次宣布不受停戰協定的束縛。
根據韓國方面的資料,隨后的兩年中,朝鮮向韓國進行過至少8次軍事偵查,韓朝雙方甚至發生了幾次軍事沖突。
在2003年一年當中,朝鮮就兩次宣布停戰協定“作廢”,一次是為了抗議美韓聯合軍演,另一次是抗議美國對韓軍售。但在口頭威脅后,并未發生實質沖突。
隨后,用發表“退出停戰協議聲明”來抗議美韓軍演的“固定戲碼”,在2006年和2010年,朝鮮也分別上演過,但都沒有實質性的“下文”。
在反反復復“退出協定”的歷次聲明中,2009年那次讓世界印象深刻。2009年3月,韓國透露了全面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的意向。朝鮮對此大為光火,并通過朝中社警告,韓國加入該倡議是對朝鮮的“宣戰布告”,朝鮮將采取堅決應對措施。
與此同時,朝鮮首次地下核試驗部署完畢。2009年5月25日,朝鮮宣布首次核試驗成功。在譴責韓國把朝鮮半島局勢“拖入戰爭”后,發言人又宣布,朝鮮不再受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的約束。在那之后,朝鮮從未宣布重回《朝鮮停戰協定》,但這毫不影響其下次繼續宣布退出該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