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些盛產石油的第三世界國家在經濟上變得十分富有,并掌握了石油化工技術。而化工和農藥生產能力的發展則為化學武器的生產創造了條件。兩伊戰爭初期,發現伊拉克軍隊使用化學武器后,人們猜測伊拉克使用的化學武器來源于某些大國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在中東遺留的化學武器,但事態發展很快證明,伊拉克使用的化學武器主要是由本國生產的,伊拉克早已建立了生產毒劑的工廠。伊拉克使用化學武器的
計劃由來已久
據英國《觀察家》報披露,伊拉克于1976年開始,在魯巴特以東5公里的阿卡沙特設計、建造了秘密的地下化學毒劑工廠。另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透露,兩伊戰爭時的伊拉克煉油廠能很快改裝用于生產芥子氣。因為伊拉克既有生產芥子氣的化工基礎,又有豐富的生產芥子氣的原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在中東遺留的化學武器有14~23公斤的芥子氣炸彈2.4萬枚、芥子氣炮彈25萬發、光氣炮彈4000發和芥子氣布灑器459具。據說,這些武器彈藥從埃及運到了伊拉克。
伊朗對化學戰準備不足
伊朗在伊拉克多次使用化學武器、遭到重大傷亡之后,才發展化學武器,尋求建立化學反擊能力。伊朗向西方化學公司采購了前體化合物和設備,開始制造自己的化學武器。1988年4月,伊朗第一次有計劃地對伊拉克進行了報復性的化學反擊,使用了糜爛性毒劑芥子氣。伊拉克使用化學武器的情況
據伊朗宣稱,在兩伊戰爭的頭六周內,伊拉克在蘇桑吉爾德地區的塞蘭木茲、梅何馬克使用了化學武器,但缺乏可靠證據。1980年11月下旬,又有報道說,在伊朗南部的胡韋澤地區,伊拉克軍隊也使用了化學武器。此時,兩伊戰爭已處于膠著狀態,伊拉克軍隊每天都對伊朗軍隊實施炮擊。
伊拉克軍隊從1983年開始進入有計劃的頻繁使用化學武器的階段。1983年全年,伊拉克用毒共34次。促使伊拉克軍隊較大規模地頻繁使用化學武器的主要原因是伊拉克在地面戰場連續失利,失去了戰爭主動權,被迫退入本國作戰。而且伊朗軍隊的攻勢已經直接威脅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和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形勢危急,關系國家安危。當然,最主要的是伊拉克對使用化學武器早有準備,已經貯備了足夠的毒劑和化學彈藥,具有相當規模的化學攻擊能力,能夠迅速投入戰場使用。
1984年2~3月間,在兩伊戰場,伊拉克多次對伊朗較大規模使用了化學武器。在1985年3月伊拉克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后,伊朗政府再次邀請外國記者訪問德黑蘭醫院中的傷員,并將其中的70名傷員送往歐洲各國的醫院就醫,以擴大政治影響。3月27日,美國政府公開宣布,伊拉克確實使用了化學武器。聯合國在進一步調查證實后,安理會于4月25日發表了一項聲明,強烈譴責伊拉克重新使用化學武器。伊朗政府則公開宣布,它準備用同樣的手段進行報復。
1988年8月雙方停火。在持續8年的戰爭過程中,伊拉克不顧國際輿論的譴責,不斷使用化學武器。伊朗也于1988年(另說是1987年)開始使用化學武器進行化學反擊。這是軍事史上為數不多得到確認的一次化學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