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Jacobs
每年一次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3000名經過選拔前來參會的代表匯聚一堂,他們一致贊同共產黨制定的民主黨派制度。參加“兩會”的政治團體有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促進會等,它們的領導人輪流發言,歌頌國家取得的經濟進步,贊美領導人為環境保護作出的努力,尤其是大力贊揚一黨執政的完美體制。
“我們要努力建設美好中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陳竺在記者招待會上說。
中國的民主黨派中有一些還是由共產黨的謀略家創立,它們與其他國家的類似政治團體有很大不同,例如,它們的成員不能競選公職,它們的活動資金,包括宴會、例會和偶爾的海外訪問都由共產黨資助。
民主黨派領導人認為這種體制很合理,他們的職責是給共產黨提供詳細提案和慎重建議。在問到是否希望有一天中國也能實行多黨選舉時,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萬鄂湘回答說,中國即使實行這一制度,也不同于西方觀念中的選舉民主。
萬鄂湘還說,中國人盼望發展和穩定,一黨執政為他們帶來了這種生活。雖然毛澤東領導下的共產黨曾引發長期的社會動亂和經濟停滯,至少在最近的30年中一黨執政保證了人民相對安穩的生活。“在民國早期,中國有300多個政黨,結果是政黨和軍閥之間的爭斗導致了國家的分裂。”萬鄂湘繼續說道,“如果這種政治制度沿用到今天,就不會有中國今天輝煌的經濟成就。”
現年30歲的周忠孝(音)是北京一家相親網站的主管。他一直提倡保留傳統婚禮習俗,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后,他的這個小型項目才得以實施和推進。“我們為執政黨管理國家提供一臂之力。”他不耐煩地說,“誰規定政黨就一定要尋求政治權力?”
在某種意義上,多黨參政制度幫助共產黨巧妙地中立了城市中產階級中的潛在對手。同時,作為一張盾牌,民主政黨的存在擋住了外部對于中國一黨執政的批判。在中國,統戰部專門負責團結社會各階層,防止這些階層中形成反動組織。
除了作為共產黨拉攏潛在敵人的手段,民主黨派還能為其成員帶來地位、尊嚴、事業晉升的機會。如果運氣夠好,還能在北京每年召開的政協會議上露露臉。香港城市大學的政治學家鄭宇碩說:“對于不想加入共產黨的政治精英來說,獲得成功更具有吸引力。”
現年37歲的王同春(音)是來自中國沿海省份江蘇的一名廣告經理。他在中國民主建國會時積累了許多人脈關系。他說:“加入民主黨派,感覺自己很有社會地位,也很有歸屬感。”而這一切僅需每年交納16美元的會費。
有的人則認為加入民主黨沒有那么如意。劉明(音)是一名33歲的律師,來自湖南長沙,他自詡為“自由夢想家”,他想參與政治,推進司法改革,因為他“想保持一顆干凈的心”。然而,加入民主黨派并未給他帶來更多施展抱負的機會。“我仍然覺得,我仿佛在曠野中呼喊,我的聲音微弱而渺小。”劉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