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遠
復旦大學研究生投毒案發生后輿論大嘩。在悠久的投毒史上,不知多少鮮活生命痛苦逝去,但這次研究生投毒案,卻擊中了無數人的恐懼之處——人性中的惡,是如此根深蒂固,科技進步、知識學習,亦無法完全遏制一個“惡”字,而高智商者的犯罪,更讓智慧成了惡的幫兇。
人類文明史,能夠當得起“文明”二字的,正因為是一部與惡不斷對抗的歷史。
智慧越高,毒性越強
毒藥,或許是偶然的發現,但接下來是智慧與陰險的運用。一部毒藥史,其實隱現著一些高智商人士的行惡史。智慧越高,毒性越強。
第一份下毒殺人的記錄出現在基督時代的羅馬帝國,但早在這之前,毒藥已被廣泛運用。人類文明史上,既有像神農嘗百草這樣甘于獻身的仁義之士,但也有運用毒藥知識去殘害他人的兇惡之輩。在武俠小說中,總少不了“毒王”這個聰明絕頂而又罪大惡極的壞角色。在真實的歷史上,“毒王”也多如過江之鯽,例如,法國路易十四時期,有一個叫拉芳欣的宮廷香水師,宮廷眾多的貴族死于她的手上。相比之下,只會用砒霜的潘金蓮,屬于有胸無腦一類。
正是出于對毒藥害人的可怕迷戀,在15世紀,意大利甚至出現了一個邪惡的協會:“十人會”,由煉金士和投毒者組成。這些崇尚毒殺的狂熱信徒與向他們支付足夠酬勞的人訂立合約,并負責實施。通常,合約中指定要殺死的人最終都死于一劑未被檢測出但卻致命的毒藥。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多名人離奇的死亡,后人才發現,每個死亡的背后,其實隱藏著一個或多個狡猾邪惡的投毒者。
英國劍橋大學化學系駐校科學作家約翰·埃姆斯利著有一本《致命元素(毒藥的歷史)》,這是一本有趣的讓人大開眼界的書,書里描述了人類發現、開采和利用各種毒物的歷史,在這本書里,汞、砷、銻、鉛、鉈,這些元素周期表上的呆板符號,似乎蠢蠢欲動,矛盾而奇特地牽系著古往今來的歷史,以及隱現其中的惡與善。
有“才”無“德”的大惡人
如果智慧不僅不用于行善,反而執著于作惡,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美國著名懸疑電影《十二宮》,被列為好萊塢十大高智商電影之一。這部電影改編自羅伯特·格雷史密斯的暢銷紀實文學作品《解密十二宮:美國惡魔的身份之謎》,講述上世紀一個被稱為“十二宮殺手”的神秘罪犯在洛杉磯制造了一系列血案,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可怕、最難以捉摸的連環殺手之一。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舊金山地區接連發生20多起恐怖的連環殺人案,一名自稱“十二宮殺手”的兇手,每次作案之后都會向警方和媒體發送含有密碼的信件炫耀他的殺人經過,并在信末留一個星象圖案標志,聲稱只要能夠破譯密碼,便可得知他的真實身份。然而“十二宮”系列案件至今未被偵破,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兇殺懸案之一。
“德”與“才”,是人們最渴望的搭配,但往往恰得其反。才情極高之人,或許對規則與道德少了幾分敬畏,或者有超越規則與道德的價值判斷,他們也往往因此成為令一時甚至一個時代震驚的大惡人。
在007系列電影中,德才貌兼備的007,往往要與相當邪惡而極端智慧的大惡人生死搏斗,拯救人類。這些大惡人均非販夫走卒一類的小人物,或者是高智商的科學家,如《雷霆殺機》中進行瘋狂遺傳學實驗的佐林、《諾博士》中的諾博士,或者是既有高智商又富可敵國的商人,例如《金剛鉆》那個將飾有鉆石的激光武器放到外太空,以毀滅世界上的競爭對手的家伙;又如《雷霆谷》中的船運界大亨卡爾·史登堡,企圖摧毀世界文明,并在海底建造新的世界;甚至還有一個名叫雨果·德拉克斯的國際商業巨子,計劃從外太空摧毀所有人類,再用自己零缺點的人種繁殖新的族群(《太空城》)。“007”是不折不扣的娛樂作品,但久演不衰,正是切中人類共同的恐懼——當高智商的惡人控制世界,怎么辦?幸好,觀眾看到了一個無所不能的007。
在科技大發展之初,人類認為,科技將讓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好。但事實并非如此,高科技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讓人類中的一些極惡之人找到機會、空前膨脹,帶來無窮的災難。這種恐懼,還將伴隨人類很長時間。
人類能夠抵抗惡嗎?
人類為什么很難遏制人性之惡?
《化身博士》是英國著名作家史蒂文生的代表作,書中講述一位名叫杰克的科學家,喝了一種試驗用的藥劑,在晚上化身成邪惡的海德先生四處作惡,他終日徘徊在善惡之間,其內心的內疚和犯罪的快感不斷沖突,令他飽受折磨。這種貌似荒誕無稽的故事,其實蘊含了最深刻的人性命題:人,到底是黑白分明,一成不變的非善即惡,還是既善亦惡,時善時惡?
社會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在他的《人類的本性》中,把人類的攻擊性歸于人類本性的集合之中。“既不能說成是天使的瑕疵,也不能說成是動物本能。它也不是惡劣環境的病態產物。人類有一種強烈的本能,面對外部威脅,他們會因仇恨而做出喪失理智的反應,其敵對情緒會逐漸升級,終于戰勝外來威脅,以確保自身安全。”而喪失理智的極端形式就是殺戮。殺戮的原因或者為自衛,或者為攻擊,或者為報復。只要動物性存在,人類便不會失去用殺戮的形式來進行報復或者自衛的本能。
人類能夠超越動物性嗎?在研究生投毒案的受害者黃洋的微博中,他曾經引用了一段電影《黑暗騎士》的臺詞:“別問我惡類或者善類,我只是渴望飛的哺乳類。善惡的分界,不是對立面,而是每個人那最后純潔的防線,都逃不過考驗。”如今讀來,怎不令人動容!與根深蒂固的惡相伴的,是人類同樣與生俱來的善。或許,當面對人性中惡的沖動時,站在正義與邪惡的分割線上,究竟是該跳下深淵落入萬劫不復,還是退回來堅守正義、做一個更好的人,確實是可以由人的自由意志選擇的。
至少在《化身博士》中,惡是需要藥劑催發的,而善,是日常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