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3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冰雹,給南寧的葡萄種植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此時,正是葡萄的新梢生長期,廣西農科院葡萄研究所400畝葡萄園里,枝頭上本已長出綠油油的一片片芽葉,全部被打回了原形,放眼看去,園中只剩下一片棕褐色的藤蔓。而在天等縣上映鄉,這個近年來新崛起的葡萄鄉鎮,農民們眼看著被打掉的新芽,心里認定今年的葡萄只能有一季的收成。
兩收栽培新技術讓科研人員收獲的驚喜也不比農民少。6月15日,在吳圩鎮的廣西農科院雙季葡萄示范園里,副所長文仁德告訴記者,這場冰雹災害是50年一遇,災害發生后,對葡萄產量影響非常大。但是科研人員采取了先在“傷口”噴上殺菌劑,然后在芽眼上涂抹催芽劑等措施,10多天后,葡萄就長出新芽來。同時,采用“兩代同堂”技術使葡萄結出二次果,彌補損失。該院還派出科研人員到上映鄉指導農民對受災葡萄進行補救。通過技術修補后,呈現出“兩代同堂”的景象:即少數一次芽結出的果實已經漸入成熟化糖期,果實呈紫紅色,很快可采摘;二次芽結出的果實還在露青中,綠瑩瑩像碧玉一樣,預計晚20多天方能成熟。文仁德說,按照這個長勢,該園的葡萄產量基本上可以恢復到原來水平。我們正在開展現場技術培訓,把兩收栽培抗災技術傳送給果農。
院長白先進告訴記者,廣西農科院2003年從臺灣引進葡萄種植一年兩熟栽培技術后,經過多年探索,技術已日趨成熟和完善,實現了兩收栽培,既增加了一造產量又調節了葡萄產期,增加了葡萄產業的經濟效益。廣西的葡萄產業迅速發展,年產值從2003年的3億元發展到如今的14億元,種植面積擴大到40萬畝。這讓廣西的葡萄實現了在全國市場上錯峰上市,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為農民增收提供了一條新路。(據《中國果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