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東
當前,一些地方久旱不雨,減少了土壤有效水分對果樹的供應,致使有的果樹體弱勢衰,生長不良、生理性病害、蟲害及病毒性病害增多發生。這些情況會對果樹造成機械性損傷,一旦遇上大雨或進行大水灌溉,細胞吸水膨脹破裂,輕者產生裂果,嚴重時會造成果樹死亡。因此,干旱地區的果農應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果樹抗旱管理。
1 提高抗旱整體水平
搞好果園水利工程建設是提高果園抗旱能力的治本之舉。當前要抓緊貯水塘口的修建和引水工作,并根據不同樹種、不同時期需水程度,有所側重地對果樹進行灌溉,保證梨果膨大期對水分的需求,以提高坐果率。
2 提高根系的吸收和代謝
秸稈覆蓋可提高土壤保水力,增加土壤通氣性,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果樹根系生長。覆蓋時最好先把秸稈粉碎,然后順樹行或只在樹盤下覆蓋20厘米厚的秸稈,上面蓋土,以防火和促進腐爛;薄膜覆蓋能保持土壤濕度,減少水分蒸發,提高地溫,促進果實成熟,而且還能控制果園雜草。覆蓋時可順樹行覆蓋或只在樹盤下覆蓋。特別是對新植果樹,薄膜覆蓋對提高栽植成活率有顯著的效果。
3 積極推行高效灌溉
傳統的大水漫灌不但浪費水,而且較長時間積水使根系處于呼吸不良的環境中,會對樹體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要結合當地自然條件積極推廣樹下交替溝灌、樹盤灌溉、滴灌等地面灌溉改良技術。交替溝灌是在樹下距樹干1米處開挖兩道深10~20厘米、寬20~30厘米的溝,水源方便時1次澆一側,間隔3~5天澆另外一側,水源不方便時可同時澆兩側;快速溝灌對土壤結構破壞小,根系能很快恢復正常呼吸,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地面灌溉方法。有水源、有水壓力條件的地方最好配備滴灌、簡易噴灌(噴水帶)等節水灌溉設施;膜下滴灌是一種更加省水的方法,而且具有保水、促進樹體生長等多方面的綜合效果,實踐證明這是發展集約高效農業的重要舉措。生長結果期以浸潤土層100厘米為宜;而久旱后灌水,次數不宜過密,以防對果樹造成人為澇害。
4 及時補施掛果肥料
對于因干旱生長不良的果樹,要及時補施掛果肥。果樹專用肥或專用樹種活性強力肥均可,再配合清糞水每畝500~1000千克,施入挖好的樹溝內。對幼樹施肥,應勤施、薄施,每半月1次清糞水加50~100克尿素(施2~4株),待枝梢轟出來時,枝葉量已具備,就應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壯實樹體,增進果實品質。一般情況下可在掛果后給果樹噴2~3次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噴1000~2000倍的硼肥溶液,都能有效地減少葉片蒸騰。
5 控制樹體負載量和病蟲害的發生
干旱季節,合理的整形修剪可減少葉面蒸騰、提高光合效率、促進根系生長。注意對果樹的病果、劣果進行疏除,減輕果樹負載量,減少養分水分消耗,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抗旱力。干旱天氣,病蟲害的發生時期和程度與正常年份有很大差異。因此,應從加強病蟲測報和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對果樹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及時掌握各病蟲的發生情況,用低毒、無公害農藥在病蟲防治的最佳期進行除治,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蟲害的能力。要注意噴藥時間,避免在高溫的中午噴藥,以免產生藥害。
(作者聯系電話:0515-84186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