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雄
很多人眼里,李暉是個很另類的人。蘭州大學核物理專業畢業,在北京擁有自己的公司,還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股東,然而突然之間,他卻跑回家鄉甘肅省靜寧縣種起蘋果來。他說,要引入現代農業的先進理念和管理技術,生產出全世界最優質的蘋果。目前,李暉已經投資300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面積7500畝的4個現代化蘋果種植基地和一個500畝的高新育苗基地。
1 創辦現代化蘋果產業園
種植葡萄要搭架,但您見過給蘋果樹也搭架的果園嗎?在靜寧縣,就有這樣一塊很特別的果園。在該縣威戎鎮2000畝矮砧密植現代化蘋果園里,20多萬株3~5年生矮化脫毒大苗栽得密密麻麻,株距只有1米,畝栽植密度高達190株;一個個由3米多長竹竿做成的支架筆直地挺立在果苗旁,被一根根細鐵絲與若干個“電線桿”牢固地連接起來。
“產業園中果樹樹形很小,修剪省時省力,連老年人都能管理,設立支架可以實現立體結果,有效提高產量。”威戎鎮黨委書記王奕告訴筆者,鎮上當初之所以決定引進這個項目,就是因為這個蘋果產業園極具現代農業特色和示范性。產業園采用了國內最優良的脫毒苗木,栽植后兩年就可掛果。“3.5米寬的行距可實現機械化施肥和采收;配套的滴灌和微噴灌以及立架和拉線等設施,則實現了果樹水肥一體化灌溉。”
靜寧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果業辦副主任李建明介紹,隨著果品產業的發展壯大,靜寧縣蘋果生產中的“兩化”問題日益凸顯。一個是人口的老齡化問題,導致果園管理難度明顯增加;另一個是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得農村勞動力急劇減少,蘋果生產中的用工成本持續上升。他認為,李暉的現代蘋果產業園所采用的一系列先進的栽植與管理技術基本實現了與歐美發達國家的接軌,可以有效解決“兩化”難題,為全縣果產業的提質增效開了個好頭。
2 “跟國外相比,我們落后了30年”
大學畢業后,跳出農門的李暉經過多年打拼,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成為了一名進口醫療設備代理商,并成功參與了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工作。
2009年蘋果收獲時,回家探親的李暉驚喜地發現,四川、河北、北京等地好多客商都來到靜寧收購蘋果,而且收購價格比北京市場上其他蘋果的零售價格還要高。“我突然意識到,發展現代蘋果產業或許正是自己苦苦尋找的行業。”李暉說,當自己在40歲時突然宣布要回家鄉種蘋果時,父親驚訝得說不出話來,身邊所有的親戚朋友也都傻眼了,大家一致反對。
“親朋好友的反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恰恰說明,似乎誰一涉足農業就是個失敗者,但這也更加證明了實現傳統農業的現代化顯得多么迫切。”李暉很有感觸地說。從2009到2010下半年,李暉用了1年多的時間做市場調研。這段時間,他跑遍了山東、陜西、北京、山西、河南等國內蘋果的主產區,拜訪了大量專家教授、蘋果經銷商和各地果農。根據專家的指導和推介,2011年,他又先后自費考察了日本、加拿大、荷蘭、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的果園。
“跟國外相比,我們落后了30年!”李暉說,國外現代化的蘋果生產模式令他眼界大開,更加堅定了自己投身現代蘋果產業的信心。2011年下半年,李暉決定全面轉型,從事現代蘋果產業。
3 全產業鏈經營保證蘋果品質
“現在有一個夢想,希望5年內能打電話告訴自己的同學和好友,自己的公司也上市了,但這是一家從事現代農業、生產全世界最優質蘋果的企業。”李暉說,他和他的創業團隊就是要借助家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已經形成的品牌優勢,在政府的支持下,采用土地流轉的形式,引進國外蘋果產業最先進的栽培和管理技術,用最低成本生產出全世界最優質的蘋果。
來到李暉的高新蘋果育苗基地,筆者發現,基地內10萬株國內最先進的脫毒果苗并沒有栽植在地里,而是栽植在一個個黑色的營養缽中。“在營養缽里育苗可以直接移栽,不傷根,沒有緩苗期,使蘋果的掛果時間大大提前。”靜寧縣林業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王國慶介紹說,近幾年,靜寧縣每年從山東、陜西等省調運的果苗達600萬株之多,但這些苗木全部是喬化苗木,栽植后至少需要5~6年才能掛果,李暉的500畝育苗基地建成后,3年內可生產矮化中間砧優質大苗100萬株,不僅能有效緩解果苗緊張的現狀,而且可有效推動全縣果園逐步向矮化樹型轉變。
俗話說,走一步,看三步。對于接下來的發展,李暉打算是:建成一個年產20萬噸的蘋果專用生物有機肥料和復混肥料生產企業,保證全縣果樹肥料的品質;建立矮化密植與管理培訓中心,向果農們推廣最先進的果樹栽培管理及全套的植保技術;配套一個10萬噸的蘋果氣調冷藏庫,并做好物流以及相應的終端銷售。
“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開展。我們將按照一系列流程,做好育苗、產業園建設、有機肥加工、管理培訓,倉儲及終端銷售等各個環節,保證所產蘋果的品質。”李暉說。
(據《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