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艷 呂硯



青花蓮池紋是青花瓷器常見的裝飾紋飾之一,其中既蘊含了勞動人民對生活、幸福的樸素表達,又有著很強的宗教文化表達,也是構成其他圖案的基礎要素。因而,本文將對元代青花紋飾代表樣式蓮池紋紋飾進行研究,不僅對其構成類型進行闡述,還要認識和把握青花蓮池紋紋飾的文化內涵、審美取向以及其中的精神元素,以期對我們欣賞和解讀元青花蓮紋發展、成熟的脈絡會有所啟迪和幫助。
一、元代青花蓮池紋概述
蓮池紋是元青花瓷器的代表紋飾之一,紋樣主要由一束或者多束把蓮構成,蓮花在整體的構成和視覺表現上呈現出對稱、環形分布或者其他的排列組合樣式。在整體的紋飾表現和構成上,既有單純的蓮池紋飾,同時也有以一種基礎性構圖元素和紋飾出現在一些綜合紋飾上,如元青花的蓮池鴛鴦紋、蓮池鷺鷥紋以及蓮池魚紋等。相對于宋金時期的蓮池紋紋飾,元代青花蓮池紋紋飾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現象:這一時期的蓮池紋飾往往被有意識地規劃成了一組組、一簇簇、一叢叢的分組狀態,或是單獨一組、或是多組自由構圖,并且其中每組內部的蓮花細節,諸如蓮花、蓮葉、蓮莖等多成對稱狀的幾何構成。這一點與前朝時期構圖自由、排布隨意、形象豐富的特點大有不同。
二、文物實物中蓮池紋紋飾
在現有的元代青花瓷器文物中,蓮池紋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是以蓮池化生為代表的宗教藝術形象,二是以蓮花和蓮池整體形象或者局部形象為表現對象的寫實紋飾形象。
1 蓮池化生形象
蓮池化生紋飾形象是元代青花瓷器代表紋飾形象,并且有著多種表現形式,單純的蓮池形象比較具有代表性。諸如,現存的文物實物中,1983年揭開西夏古國神秘面紗的內蒙古黑城遺址發掘出土的元代蓮池紋法器襯墊,該襯墊之上繡有蓮花、荷葉等物象,構成了一幅富有生機的蓮池風景圖畫,加之其出土地址位于佛教寺院遺址之中,也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披上了濃厚的佛教文化色彩。蓮花童子也是蓮池化生形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諸如《中國絲綢通史》記載的元代出土的湖色絞地彩繡嬰戲蓮繡片文物中,蓮花形象十分豐滿碩大,童子形象漸弱用來突出蓮池形象,這種虛實對比、明暗相生處理手法在元青花蓮池紋飾形象中有一定代表意義,雖然童子形象漸弱但是其蓮池化生的內涵還是比較明確的。
通過對相關的研究資料梳理發現,元青花蓮池紋紋飾發展也經歷著漸變的過程,紋樣變化形式也是隨著佛教的傳播而不斷變化,從早期的瓶蓮形式,再到把蓮形象呈現出文化發展的軌跡。與此同時,隨著佛教世俗化以及統治階級對佛教態度的變化,也對蓮的形象有著影響,諸如元代統治階級崇佛與尊佛策略,佛教文化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作為佛教圣物與精神象征的蓮也隨之變化,其形象的普及與推廣也是合情合理的。也就出現了把蓮到蓮池紋樣多元組合的發展趨勢,象征佛教極樂世界的蓮池也隨之出現豐富多樣的蓮池紋飾形象。可見,元青花蓮池紋飾發展多樣化形象有著深刻地社會文化基礎,也是歷史文化發展的反映。
2 蓮池紋形象
在元青花蓮池紋紋飾發展進程中,除了蓮池化生的藝術形象之外,還有一種蓮池紋紋飾形象,是以蓮花和蓮池整體形象或者局部形象為表現對象的寫實紋飾形象。這種單一表現局部蓮池紋飾在整體造型上與水波蓮池紋有著相似性。
以單束或者多束蓮池紋樣為表現形式的元青花蓮池紋也具有代表性。這一類型的元青花蓮池紋表現形式和宋代的蓮池紋有較大發展,二者雖然都兼具有蓮池的花、莖、葉等創作元素,但是元青花蓮池紋紋飾的構圖表達方式卻不同,宋代的蓮池紋是自由生長的,而元代的則是分子組合成形態,左右對稱,形成多態多姿的蓮池形象。
三、元代青花蓮池紋紋飾類型
在元代青花瓷器蓮池紋紋飾中,根據內部構成要素、紋飾構成形態以及紋飾表現形式的不同,將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單純蓮池紋
這一蓮池紋飾類型主要特征為:由一束把蓮或者多束把蓮構成,每一束把蓮在整體構圖上呈對稱樣式,在整體紋飾表現形式上多為單純的蓮池紋飾。把蓮紋與單純蓮池紋在整體構成、表現樣式和表現元素上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和一致性,有些多束構成的蓮池紋與把蓮紋十分相似,只是把蓮紋打結絲帶轉化成為了起裝飾作用的水波紋飾。這一蓮池紋類型多出現在盤心和內壁、瓶肩腹部等處。
2 復合蓮池紋
在元青花蓮池紋范圍中,除了含把蓮紋的單純蓮池紋飾外,還有蓮池與動物、植物或者其他紋飾組成的復合形態,根據蓮池紋與組合物體的不同而表現為多種復合蓮池紋飾樣式:
(1)波浪蓮池紋:該紋飾以蓮池紋的形狀與波浪相似而得名,是水紋和蓮池紋的組合形式。在紋飾的構成上,水紋恰似波浪,波濤洶涌,實現了動與靜完美融和,在盤狀瓷器的外延部分比較常見。
(2)水波蓮池紋:該蓮池紋飾因整體形狀恰似水波而得名,是由水波紋飾與蓮池紋飾的組合構成而得名。水波蓮池紋飾在整體表現上,水波紋多為疊加式,蓮池紋飾起到較好的裝飾作用,或為俯視或為側視,形態不一,十分生動。
(3)游魚蓮池紋:該紋飾是游魚和蓮池紋的組合形態,二者結合而得名。在紋飾的整體構成上,游動的魚兒和蓮池有機地結合,比較注重寫實的處理,紋飾之中可見蓮葉的飽滿與豐潤,魚兒的動感與激越,情景交融于一處,這種紋飾多見于元青花盤的盤心或者較大容器的腹部。
(4)鴛鴦蓮池紋:該紋飾是鴛鴦紋飾和蓮池紋飾的組合形態,二者結合得名。在紋飾的整體構成上,蓮紋多為一束或者多束設置,且蓮紋多為對稱構圖,鴛鴦在溫室之中或對稱分布或前后分布,栩栩如生、富有生氣。
(5)鷺鷥蓮池紋:此紋飾類型與鴛鴦蓮池紋有相似之處,是鷺鷥紋飾和蓮池紋的組合形態,因此而得名。在紋飾的整體構成上,一束或者多束的把蓮紋錯落有致,數量不等的鷺鷥時而穿行、時而飛翔,十分富有自然情趣。與鴛鴦蓮池紋飾類型不同的是,鷺鷥蓮池紋具體來源不同且多見于元青花大盤盤心。
綜上所述,元代青花瓷器紋飾類型多樣,且有著多元化的表現手法,在裝飾技法、裝飾元素和表現形式上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個性,這就使得元青花蓮池紋飾有著更強的表現力和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元代青花蓮池紋紋飾在紋飾表現形式、組合形態和紋飾技巧等諸多方面所呈現出的多樣化現狀絕非偶然,其中蘊含著更深層次的社會環境和歷史文化內涵。
四、元代青花蓮池紋紋飾的文化內涵研究
1 佛教文化中蓮池
元代青花瓷器蓮池紋飾以及以蓮池紋飾為基礎的復合紋飾在紋飾構建、表現形式以及藝術構思等多個角度呈現出了獨特的藝術構思和深刻的思想內涵,這并非是有意識的設計活動,而是一種深層次的思想流露,其中富有莊嚴之感的構圖、意境化的紋飾造型,都表露出了佛教文化的身影。
在中國封建社會,佛教思想在民間具有豐厚的傳播基礎,隨著佛教思想的影響擴散,蓮池和蓮花這一具有宗教意義的符號也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繼而成為民間美術裝飾流行的文化元素。在民間文化意識中,人們賦予了蓮花和蓮池以“平安吉祥”的樸素含義也是理想和完美的化身,并且成為老百姓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寄托,并且是通向極樂世界的重要途徑。隨著中國佛家文化與儒家文化、民間文化的不斷融合,蓮池和蓮花的形象就更趨于完美,幾乎成了美好和幸福的象征,這也成為蓮花紋在青花瓷器中占有如此大的比例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宋元繪畫藝術中青花蓮池紋紋飾
從現存的元青花實物蓮池紋飾來看,蓮池紋更具有寫實性,其在表現技法和構成樣式上吸取了宋元繪畫藝術創作要素和藝術精華,這一點在日本著名的陶瓷研究者矢部良明所著一書中有深入闡述。元代青花瓷器紋飾和創作于宋元時期的繪畫不僅在創作題材及創作主題表達上有著一致性,同時二者還在構圖方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有著驚人的相似性,也體現著二者在文化內在表達上的傳承關系,這些可以從目前故宮所藏的宋元時期的繪畫作品和瓷器文物實物對比上找到相應的證據。
從宋元繪畫與元青花瓷器紋飾圖案對比可以看出,具有寫實性特點蓮池紋飾是宋元繪畫在元青花瓷器紋飾上的一種深刻反映。蓮池題材的宋元繪畫又是對蓮社這一宗教宗旨和社會文化體現,同時也折射出元青花紋飾中關于蓮紋和蓮池題材紋樣中宗教內涵在傳承表現出的一致性。
3 民俗文化的融合
蓮花和蓮池紋紋飾在民俗文化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蓮池紋紋飾也是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的景物和色彩,其中蘊含著最樸素的審美觀點和意象表達。老百姓在對蓮池紋紋飾進行審美和鑒賞的過程中,將內心的美好愿望與表達和蓮池紋飾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意象的結合不僅超越了文人騷客的“比興手法”,更有著一種深美的蓮池意蘊。不同紋飾形象賦予了更為樸素的審美內涵。例如,蓮池紋飾不僅預示了家庭基業的穩固,還寓意了商業活動的順利與興旺,是一種傳統的吉祥樣式。再如,蓮池鴛鴦紋飾,蓮花與鴛鴦均是新婚大喜之際的賀喜之物,代表著富貴、吉祥與人丁興旺,是夫妻和睦、家庭祥和、人丁興旺與子孫富貴的象征。而蓮池游魚紋飾則有“金玉滿堂”的富貴吉祥之意,蓮池鷺鷥紋飾可延伸出“一路連科”的寓意,從而祈求“仕途順遂”、“官運亨通”。
從民間文化對蓮池紋飾的寓意和延伸來看,青花紋飾所具有的藝術內涵和審美意蘊已經逐步地融入到了民間文化的發展之中,并且形成了新的民俗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