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詩成
“貴陽機場一女武警為幫上司買煙要求飛機延飛,遭港航空姐拒絕”的微博消息,得到香港航空證實。就在前幾天,一對來自沈陽的夫婦“大鬧”香港時也曾留下雷語,“我們不是一般的老百姓,是有身份的人”。看來,如何做一個“有身份的人”,正在成為一個命題。
那位武警“上司”的級別,應該還沒有高到可以讓飛機延飛的地步;而那對“不是一般老百姓”的沈陽夫婦,丈夫是公務員,好像也不是什么高級官員。這兩則新聞的共性在于,提出延飛要求的女武警,和那名在香港花了幾萬塊錢購物的沈陽女士,她們在表達自己的“特殊身份訴求”時,都有一種“自以為無所不能”的念頭。這不管是用權撐起來的,還是用錢撐起來的,毫無疑問,都是一種膨脹的虛妄。以前說這是特權階層的權威思維,現在的問題是這種思維四處蔓延,已經開始在中等收入階層中普遍滋長。
放眼四周,當官的、發財的,沒當多大官的、沒發多少財的,認識當官的、認識發財的,假裝認識當官的、假裝認識發財的……不少人在腰包鼓起來、腰桿挺起來之后,就膨脹出一種“無所不能”的架勢。他們自認為,沒有不認識的人,沒有拉不上的關系,天底下就沒有不能做、不敢做、不該做的事兒。這固然是在現實中浸泡出的無奈,卻又讓現實平添了更多“無賴”,因為與這種“無所不能”思維相匹配的,是動輒背離公序良俗的訴求、毫無文明氣息的雷言雷語、干擾他人的不以為然……沒有克制的“身份”意識,言行舉止反倒跟所謂身份更不相稱。
中國自古奉行“安貧樂道”的思想,強調雖然清貧,仍樂于堅守信仰、守護尊嚴。當下社會,早已不是“越窮越好”的時代,“窮終究不是好事”已成為社會共識,但要不淪為“精神貧瘠的富人”,恐怕還是要提倡一種“安富樂道”的精神,強調將“清富思想”作為物質上富裕起來的國人在精神上的新追求。
“清富思想”是“日本經營指導之神” 船井幸雄在一本同名作品中提出的概念,它針對的現實窘境就是“人們瘋狂追求財富和利益,每個人都想讓自己變得富有,然而社會卻變得越來越糟……”看來,富了之后怎么辦,不光是我們當下的困境,別國也曾遭遇過。富而不仁、富而不義、富而不禮、富而不信,都給“富”這個字眼注入了貶義色彩。也唯有將“厚德”與“財富”結合,富而有道、富而有德、富而有教,才是符合新時代要求、最富建設性的財富觀。
權和錢,堆砌起來的只是虛無的崇高,做不到“清富”,仍然是精神上的貧瘠,仍然會被人唾棄。所以,“清富”的概念,不只是一個懸空的說教,而應成為“物質上富裕起來、精神生活仍然貧瘠”之人修身的基本原則:厚德清心,富而不驕,清心于富,安富樂道——這才是一個真正有身份的人、有教養的人、有尊嚴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王景義薦自2013年5月9日《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