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杰
隨著各種新興媒體的不斷出現,包括報紙在內的傳統紙媒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受到近幾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報紙不但廣告收入出現了下滑,同時報紙的印刷量也出現了下降,對于報紙印刷的未來也是一片看淡的聲音,作為報紙印刷企業該如何求生存和發展,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對于企業而言,要想生存和發展,就是設法拓展業務和節能降耗,通過業務拓展來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收入;通過節能降耗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整體發展思路和發展戰略,同時應用先進的技術來更好地實現開源節流,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報紙印刷行業的一員,常州日報在此方面作了一些嘗試,以下就從近期一些印前新技術應用方面的考慮來進行闡述,供大家參考。
作為報紙印刷企業,最主要的業務就是紙報印刷,包括本報以及代印報的生產。在近期的大形勢下,紙報生產短時期內無法看到明確的增長空間,因此很多報紙印刷企業將拓展的思路重點放在了商業業務上,為此,常州日報在已經應用了報業CTP的基礎上,又引進了方正雕龍紫激光CTP系統。引進雕龍CTP是經過多方面考慮的,首先雕龍高達300線的制版精度能夠充分滿足各類商業生產的需求,制版幅面能夠支持各類商業對開印刷機的規格,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同時雕龍CTP采用與現有的AGFA報業CTP采用相同的技術,版材、藥液都可以共用,可以直接當AGFA設備的備份,不論從版材、藥液等方面,還是印刷機臺的印版印刷適性方面,都能快速、順暢的實現切換,保障報紙生產的安全性。除此之外,紫激光CTP系統還有成熟的免沖洗技術方案,這點也十分重要。通過免沖洗版材的應用,從具體工作環節來說減少了藥液成本,降低排放,改善工作環境,同時由于沒有了難控制的化學反應,可以進一步提高制版車間的質量和穩定性,未來對報紙以及商業印刷的質量控制都能有較大的幫助;從整個企業而言,綠色環保是國家政策發展的趨勢,通過免沖洗等先進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地實現綠色環保的生產,符合國家政策走向,特別是在企業進行“綠色環保印刷企業”認證時也能夠有更好的成績,也是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應有的選擇。
通過C T P系統的應用,報紙印刷企業已經實現了印前系統的數字化改造,也從中體會到CTP系統所帶來的質量以及效率的提升。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在報紙生產停滯不前,商業業務還在開拓的時期,除了保障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外,如何修煉內功,深入挖掘潛力,提高經濟效益,度過目前相對困難的時期,是非常重要的。為此,在以CTP為核心的印前系統中,我們也在積極嘗試引入更多的新技術,力爭更好的降低生產成本。為此,在引入雕龍CTP系統時,專門進行了市場調研,除了商業生產必備的各種功能外,還特別引入了點睛混合加網、CIP4油墨預置和鴻利省墨等新技術。
CIP4油墨預置在印刷行業已經有多年應用實踐,效果得到廣泛認可,已經成為目前印刷機及印前系統采購的必備選擇,在此就不再贅述。省墨技術是通過GCR算法,用黑墨替代青、品、黃三色的灰色,從而減少彩墨用量,降低整體油墨使用的成本。在使用省墨技術的情況下,可以降低總墨量,在印刷環節中可以減少潤版液的使用,能夠更快地達到水墨平衡,進而縮短印刷機的上機準備時間,減少浪費。由于整體墨量的減少,也就減少了印刷品上粘臟、蹭臟的現場,提高了成品的質量,特別是在報紙印刷中,能夠有效地減少透印現象。這項技術原來在Photoshop之類的軟件中有類似處理功能,需要單獨對文件進行調整,而且只能對圖片調整,缺乏能夠應用于大規模生產的自動處理的手段,同時也缺乏配套的工藝控制技術和手段,畢竟墨量的改變會對成品產生一定的影響,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控制這一影響。正是基于以上情況,省墨技術原理雖不復雜,但一直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應用。引進鴻利省墨主要是看重其采用的先進算法,特別是配套的提升工藝控制的技術和手段,只有配套完善的工藝控制技術和手段,才能保障印刷品質量的可控性。目前我們對于省墨技術的應用已經取得了一些經驗,正在積極地嘗試在報紙以及商業印刷等不同類型的業務中應用省墨技術,根據不同業務類型的特點靈活應用,爭取能夠摸索出一整套適合的應用經驗,將該項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力爭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報紙印刷企業的發展和進步是個長期的過程,如何在市場競爭中更好地生存,如何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是每個印刷企業都要面對的問題。充分應用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在積極拓展業務的同時修煉好自身的內功,開源節流,相得益彰,不失為一個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