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樂群
摘 要:本文著重論述的是紫砂壺制作的方法,傳統壺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紫砂壺發展的方向,是藝術的靈魂。只有做到將傳統和創新結合起來,才會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
關鍵詞:藝術;傳統;創新;境界
1 前言
宜興紫砂,歷經千年的發展,在歷代藝人的辛勤耕耘、不斷努力創新下,在紫砂世界里品種繁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千奇萬狀。在繁榮的當今,更是層出不窮。如將它匯集歸納的話,可算陶瓷世界之最。壺藝也堪稱一絕,有方非一式、圓非一相的幾何形,有棱有角呈花卉圖案的筋紋形;有將松、竹、梅、柏、桃、樹、樁及動植物變形夸張的自然形;有瓜、果、魚、蟲類的象形;也有沿集古代青銅、玉器及宮廷中各類仿古的器形,當今發展到具有個性化的現代陶藝造型等等,各具特色,競相爭艷。
2 紫砂的傳統與創新
我們制陶的方法多種多樣,有拉坯法、泥條盤筑法、壓模法和注漿法等,每一種方法都有各自的技術。根據宜興陶土的特點獨創了一套和世界上所有手工成形方法不同的技術,即把陶泥放在木制的泥凳上,先錘打成片,然后把泥片圍筑成圓型或鑲接成方型,用木拍子打成形,這種成形方法學術界稱之為“片筑法”。這種成形方法比其它方法制陶操作簡單,技術性更強,所制的陶器用宜興話來講就是“泥門緊”,成品率高,而且體輕耐用。
在傳統的紫砂壺藝造型寶庫中,蘊藏著豐富多彩的各類完美的器型,匯集著歷代藝人的聰明才智。宜興紫砂經過數百年人類社會在文化藝術上的演進,歷代藝人不斷反復提煉創造,日臻完美。我們在審美器型構造中,了解由點、線、面組成的主體與附后件嘴、把、蓋、鈕、底、足等恰當比例,以及結構上合理的緩沖過渡,空間與實體形成的虛實雙比等技法處理,促使我們認真學習和仔細研究以其汲取精華,充實自已,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創新中應該注意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形象,即事物物體本身的形制狀態,展現給人們的視覺形象。二是神態,即通過形象表達散發出的精神狀態。三是氣質,即造型內涵的實質性的美的本質。只要這三者能夠融會貫通,再經過精心的設計構思,適當的泥料配置,嚴謹精心的制作,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富有強烈的個性,則紫砂藝術就是具有真正的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就能在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好更完美的現代新作品。
3 總結
立足傳統、繼承弘揚、開拓創新,是我們新一代紫砂壺藝工作者肩負的光榮而艱巨任務。當代壺藝作品,應當具備強烈的時代氣息,鮮明的民族特征,能夠結合個人的文化素養,自然的審美情趣,抒發造型藝術語言,完美表達創意構思,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藝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