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德久

摘 要:體育課堂由教學的技能掌握、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多重任務決定,如何使體育課堂教學變得規范是實現上述任務的關鍵。然而,目前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卻存在諸如: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分段、教學組織、教師的講解和示范、教師的表揚和評價等諸多不規范的地方。由于這些不規范地方的存在,致使體育課堂教學緊湊不足,松散有加,且屢屢出現“散放”的現象,很難完成預期的目標。
關鍵詞:規范;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教學階段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7-0032-02
什么樣的體育課堂教學才是規范的?根據自己二十余年的工作探索和經驗,談幾點拙見,希望和同行們商榷。
一、教學內容師選和生選相結合,以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技能掌握
由于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生理各不相同,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一定要以學生喜歡和通過努力能夠完成的體育項目作為教學內容原則、以學生的身體特點、心理特征、場地器材、周邊環境等條件為依據,同時還要考慮到選擇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梯度。在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時,既關注運動基礎好的學生,又注重運動基礎差的學生,合理歸類,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既有利于自我發展,又有利于自我提高;既有利于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與團體發展。為了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需要,要注意在教學目標的引領和有組織的學習活動的前提下,盡量將選擇運動項目和活動內容的權利交給學生,并把教師選擇的內容和學生選擇的內容有機結合,加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使學生盡快掌握所學技術,一舉兩得。例如,根據課的類型和需要,基本部分只安排一個主教材的情況下,當主教材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就應把基本部分剩余的時間留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等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場地、項目或器械,在規定的活動區域和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自選內容的活動。在他們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指導,做到因材施教。其活動內容可以選擇教師推薦的參考內容,也可以是自發的創造性活動,每項活動的活動區域和時間由教師掌控,但人員自由組合,活動方法自定。這樣不僅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而且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張弛有度。
教學方法是指體育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俗話說,“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雖然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但是能夠從眾多的方法和手段中選擇適合的方法和手段是至關重要的。要想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就必須善于總結和積累,把握體育教學的本質,遵循體育教學原則,利用體育技能形成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地設計教學流程,把方法和手段有機的融入教學流程中,切忌隨意選擇。
二、合理劃分教學階段,嚴格按照各階段組織教學
體育教學過程是由準備、基本和結束三個部分組成的(有的也采取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和結束部分四個部分)。因為這三部分從總體內容到學生的情況都不相同,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靈活組織教學,切忌出現前緊后松的現象。準備、基本和結束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
準備部分:教師既要注意到學生在課間活動中情緒興奮的特點,又要注意到學生在課間活動中注意力分散的特點,這兩個特點對于組織教學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組織這部分內容應以趣味練習和游戲為主,如“高人矮人”或“單雙數訓練”等游戲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的同時,穩定他們的情緒。
基本部分:這部分是體育課中的核心部分,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教師應力求做到用生動語言精講多練,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多樣的練習方法和不同形式的分組練習,盡可能引入競爭性游戲等,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結束部分:結束部分是一節體育課的最后階段,此時,學生的身體和情緒仍處于較緊張狀態,為了使他們盡快回復到上課前的狀態,教師必須進行舒緩的放松性練習,以使學生盡快恢復體力和穩定情緒,如各種敲打、舞蹈、意念等放松,同時做好課堂小結。
三、教師講解時要遵循教學規律,把握時機和形式
第一,體育教師在講解動作要領時,要根據中學生的認知規律,既要善于運用技術術語,又要善于將技術術語生活化,以便加深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理解,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
第二,教師的講解要具有啟發性,要注意講解的順序。教師在講解動作要領之前應提出幾個相關問題來引發學生動腦筋思考,教師也應采取一一回答所提出的問題的形式講解動作要領。如在“單手肩上投籃”教學時,可以問學生:持球時手腕是什么樣的?投籃時大小臂角度是多少?大臂與身體的角度是多少?投籃時哪里先發力?球投出后的手腕是什么樣的?這樣做不僅能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還能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如此,教師也能夠按照技術動作的順序進行講解和示范,不致于出現講解混亂的現象。
第三,教師要把握講解的時機和形式。雖然講解并非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但是有效的講解卻能起動事半功倍的作用。講解的時機和形式就顯得比較重要了,總的原則是,新授內容全面講;復習內容重點講,集體講。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集體出現錯誤停止練習集體講,個別出現錯誤個別講的原則。
四、教師要做好示范
學生在學習某個動作之前,雖然在教材中學習了有關知識和技能,但在具體操作中由于認識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住重點或動作做得不規范,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示范。通常來說,學生在學習某個動作之前,應先掌握動作的一些基本知識,然后通過教師的示范再進行練習,這樣學習技能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一般來說,示范要注意角度示范、示范面和示范的時機,要便于全體學生的觀察和模仿。在示范之前應向學生交待邊觀察邊模仿,為了防止和糾正錯誤動作,還可以用正誤對比的方法進行示范,以加深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從認識的角度來講,人們對第一感覺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因為此時的新鮮感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且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和做好第一次示范。
五、要采用變化條件等形式讓學生進行練習
實踐教學證明,單一的教學形式難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現代體育教學中,采用變化條件等形式教學主要指體育教師在變化條件下組織學生練習某一技術動作。這種練習形式既有利于改進技術動作,更有利于提高動作質量。變化條件一般包括:第一,變化動作的要素。即變化力量、速度、幅度、強度等要素;第二,變化練習的要求。如升高或降低跳箱的高度,加長或縮短跑的距離等;第三,變化練習的環境。如登山、遠足等;第四,增加練習的條件。如魚躍前滾翻教學時,可在墊子前面加一個橡皮繩作為限制線,這條線隨著學生掌握技術的程度而逐漸提高,以提高學生躍起的高度。
六、教師要有適當的表揚與客觀的評價
所謂表揚,就是顯揚,公開贊美,使大家知道。所謂評價,就是衡量、評定其價值。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對學生適時、適度的表揚,會給學生以信心和力量,從而激發出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學業成績的評定,應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及相互評價等方法,要充分體現鮮明的過程評價特點,注意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終身體育能力及創新意識和精神等,以達到對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全面性、客觀性,從而促進中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