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香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學生勇敢精神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普遍缺失、學校在體育教學內容選擇上盡量回避帶有挑戰性、危險性的體操類教材等現象,通過實例研究的方法,對四年級“跑酷-側滾翻”課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學習效果及學習的價值進行分析,旨在探索如何從學生成長生活的需要出發,將技能學習與生活需要相關聯;如何將學生的團隊意識、勇敢精神等情意表現在技能學習的過程中更顯性化。同時,進一步喚醒廣大體育工作者及社會對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和勇敢頑強等意志品質形成的關注。
關鍵詞:側滾翻;自我保護;勇敢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7-0038-02
2012年11月,江蘇省小學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中,鎮江市中山路小學李國虎老師的四年級“跑酷—側滾翻”體育實踐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當李老師“由三張小方凳壘起來,約有2米高的凳子上一躍而下,落地后緊接著做了一個漂亮的側滾翻”時,學生和在場的觀摩教師不由得發出驚嘆之聲。害怕、興奮與渴望挑戰的表情在學生的臉上交替,更多的驚訝寫在了觀摩教師的臉上:“會教這個內容吧?這太危險了吧?這可是省賽的關鍵時刻,出了傷害事故怎么辦?”帶著大家的好奇與擔憂,本課層層展開,打消了人們心中的疑問,也引發了人們更多的思考。
一、案例介紹
1.指導思想
以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水平二學習領域水平發展目標為依據,根據四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本課著力關注學生技能發展與生活實際需要之間的關聯性,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能力和勇敢挑戰精神。
2.教材選擇與分析
本課是跑酷單元的第四課時(共五課時),主要學習側滾翻動作,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學習過前滾翻,側滾翻與前滾翻有區別也有聯系,其區別一在于團身方式不同,二在于落墊后的著墊順序不同,相同點在于團身都要緊。因為是從高處落下接側滾翻,所以教材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側滾翻在現實生活中實用價值高、運用廣泛,對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勇敢精神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學情分析
四年級孩子活潑好動,對體育運動興趣濃厚,他們愛模仿、愛游戲、愛競爭、愛表現,但肌肉控制力和身體協調性差。從能力上來說,四年級學生已基本掌握前滾翻動作,知道滾翻時團身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來學習側滾翻動作是非常恰當的。另外,當今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和“勇敢”精神普遍缺乏,亟需加強。
4.學習目標
(1)學生明確側滾翻技術的動作要領,并知道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
(2)90%以上的學生能初步掌握側滾翻動作,平衡及協調能力得到較好發展。
(3)學生在學習中,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增強挑戰困難的信心、勇氣,培養勇敢精神并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5.教學重點與學習難點
教學重點:側向團身緊;學習難點:動作協調連貫。
6.教學流程
熱身(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墊上搏擊操(把側身動作融入其中)→誘導小游戲(正面與背面腋下的“石頭、剪刀、布“游戲,確立學生落地時雙手擺放位置)→講解、示范(對比前滾翻和側滾翻的差異)→學習原地側滾翻動作(蹲姿、站姿,限制條件的運用緊扣教學重點,逐步突破學習難點)→高處落下的側滾翻(從不同高度:一張、二張、三張凳子——約2米高處跳起后落地接側滾翻)→游戲(踩石過河) 拉伸放松。
7.教學組織策略
通過對比教學,激發學生思考,通過限制條件、降低難度、雙人合作、分層教學等教學形式緊扣教學重點和學習難點,通過難度的遞增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們的勇敢精神。
8.安全措施
(1)通過在墊子上標注落地時雙手、雙腳的站位,用大體操墊緩沖向下力量,減小練習的危險因素。
(2)在學練過程中嚴禁學生打鬧,通過學生間的保護幫助、循序漸進的教學和語言提示引導確保學生安全。
(3)在從高處跳下時,后面同學在側面或后面扶住小木凳,確保同伴安全。
二、案例解析
李老師能關注當前學生存在的熱點問題,大膽地進行教學嘗試,很好地詮釋并踐行了“一切為學生發展”的課程理念,全課除極具視覺沖擊力令人震撼之外,更隱含了許多體育教育道理。
1.教材選擇鍛煉價值高
本課李老師能將體育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從學生成長、生活的需要出發,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教材——側滾翻,并引導學生練習從不同高度落下接側滾翻進行自我保護,對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及能力均有非常大的實用價值。同時,在初學該動作時,需要同學之間的相互保護幫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和能力。通過對跑酷技術動作的提煉、整合,形成了適合小學生練習的教學內容,難度適中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四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2.教學法實效性強
本課各環節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誘導性練習、講解示范法、條件限制法、分解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使動作表象更清晰,特別是“條件限制法”的運用,標志物的選擇(如老師在衣服上從右肩至左側腰際,斜貼了一條醒目的標志帶,明確地提示了側滾翻時身體的著地順序等),讓學生能輕松做出“側向團身”和“提臀”動作,大大降低了學生練習的初始難度。通過分解教學法,如從原地的分解練習到原地的完整側滾翻練習,到站立的、原地跳起、上一張凳子、上兩張凳子、三張凳子跳下落地接側滾翻練習,教學步驟扎實清晰,前一環節學習內容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技能基礎和安全基礎,將危險化于無形。層層遞進的精細化教學設計,不斷化解著教材的危險性,讓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時,激發起挑戰下一難度目標的欲望與信心。
3.游戲競賽法運用巧妙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以游戲貫穿全課,將主教材的學習融入到百變的游戲中,為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如:誘導小游戲“石頭、剪刀、布”有效解決了教學的重點---“藏頭”(避免落地時頭先著地)和落地時雙手的支撐方法,對“側向團身”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本課游戲不僅幫助學生有效掌握動作技能,更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措施,整堂課學生興趣盎然,隨著游戲進程的深入,教學重點難點得以有效解決與突破,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側滾翻技能,達成了學習目標。
4.安全措施的有效跟進
精細化的教學設計和安全保障措施是上好體操類教材的首要前提。本課除有合理的場地器材安全布置等具體的外在措施,還通過危險意識教育(練習中不得互相打鬧)、限制作業法(如對不同能力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練習要求)、保護與幫助法(同伴練習時互相保護與幫助、互相扶住疊起的凳子等)、技術難度的層次性設計等為安全學習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5.器材的一物多用
本課的器材——凳子是常見的實物。課的基本部分給教學以輔助,游戲部分教師也充分利用了現有的場地和器材,“踩石過河”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培養了孩子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課的意義
精選的教材、精心的設計、趣味靈活的教學風格,保證了教學目標的達成,但僅此還不足以展現這堂課的全部意義所在。因為,這是一堂勇敢者的體育課。
1.勇敢的教師
李老師在當前中小學生勇敢精神普遍缺失和學校“唯安全第一”的大環境下,敢于向現實挑戰,敢于選擇大多數教師忌諱的具有危險性但實用價值很高的教材,敢于選擇能培養學生“挑戰精神”“勇敢精神”的教學內容,特別是敢于在這樣的大賽中展示,這需要更強的自信和敢于擔當的勇氣。
2.勇敢的學生
學生從最初看到老師從高處跳下時瞬間的緊張害怕,到膽戰心驚地站到凳子上,再到自信驕傲地從高空一躍而下,接流暢圓滑的滾動又輕盈地站起,其興奮想做又害怕、擔心、糾結的復雜心情在臉上一一呈現,到挑戰成功后,綻放出的燦爛陽光、充滿自信的笑容,這是學生挑戰極限的勇敢心路歷程的體現,它必將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道彩虹,映照著其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
3.勇敢民族的未來
在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 增強青少年體質》2007[7]號文件五周年之際,本課教學將激起大家對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方向及未來人才類型的思考。立足學生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與生活結合,為生活服務,這將是體育教育教學的發展方向。本課對所有觀摩的體育老師均是一次特殊的教育課,對大家的教育教學觀、安全觀是一次極大的沖擊,希望能進一步引起體育學界關于學生發展需要、關于勇敢精神價值及實踐的研究。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只有經受過勇敢精神洗禮的孩子,才能鑄就一個勇敢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