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筆者通過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觀察和對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后,設計了一個以“石頭、剪刀、布”游戲為載體的素質練習方法,組織簡單,學生容易接受(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再加入一些創新的因素,很容易把學生對游戲的興趣正遷移到素質練習中去。
關鍵詞:正遷移;自尊心; 別出心裁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7-0070-02
筆者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以“石頭、剪刀、布”游戲為載體,以學生的心理(好勝心、表現欲、自尊心等)為突破口,對傳統的練習進行了巧妙加工,讓學生在尋找主觀原因(如,我為什么總是輸呢?)的過程中進行積極性的自我調動,實踐中應用效果較好,望同行們批評指正。
一、在俯臥撐練習中的應用
主要鍛煉學生的上肢力量、腰腹肌力量,盡可能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偶數組(男女生分開練習),然后每兩組相距一米面對面俯撐,當教師發出練習開始的口令后,對應的兩位同學用一只手撐地,另一只手做“石頭、剪刀、布”,輸的同學做一個俯臥撐,然后繼續比賽,直到比完教師規定的次數才能結束。此練習講解容易,組織簡單,對場地要求不高,每次比賽的個數也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進行調整(圖1)。
二、在蹲跳起中的應用
主要鍛煉學生的下肢力量和肌肉的彈性、爆發力。學生兩兩一組每次輸的同學連續做三個蹲跳起,然后繼續比賽,直到比完教師規定的次數后練習才能結束。身體素質差一點的同學可以通過放慢比賽的速度來適當休息,所以每次練習的效果也較好,學生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做了幾十個(圖2)。
三、在仰臥起坐中的應用
主要鍛煉學生的腰腹肌力量。把學生按性別兩人一組,每組同學面對面坐在墊子或草地上(其他場地不適合此練習),兩腿相互交叉,然后兩人用“石頭、剪刀、布”來確定輸贏,輸的同學做兩個仰臥起坐,贏的同學可以幫助其按住腿,然后再比賽,直至比完教師規定的次數。可以通過雙手前伸來減小難度,但是雙手不能撐地(圖3)。
四、在立定跳遠中的應用
主要鍛煉學生的下肢力量、腰腹肌力量、身體的協調性等。把學生同性別兩兩分組,畫兩條相距30米的平行線,一條當起點,一條當終點。每組相距1米依次在起點線上排開,練習開始口令發出后,每組各自用手做“石頭、剪刀、布”來確定輸贏,贏的同學用立定跳遠動作朝終點方向跳一次,然后腳原地不動,轉上體再同對手繼續比賽,贏的同學再跳,先到終點的同學勝,輸的同學做20個俯臥撐。做此練習前,教師要盡可能把身體素質相差不大的同學分成一組,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才能在每次竭力的跳躍中達到最大練習效果(圖4)。
五、在快速跑中的應用
主要鍛煉學生的反應速度和速度素質。把學生兩兩分成實力相當的各組(男女分開練習),畫兩條相距5米的平行線,然后再分別在兩線相距30米處各畫一條平行線,每組學生在相距5米的兩條平行線上面對面站立,教師統一喊“石頭、剪刀、布”口令,學生用腿做“石頭、剪刀、布”來確定輸贏,贏的同學轉身跑向終點,輸的同學在后面追趕,到終點線之前追上的(用手碰一下被追者身體的任何部位),被追的同學做20個俯臥撐,否則相反。教師統一喊口令時,有時會出現兩人和局的情況,練習前提示學生,出現此情況時,自主接著再比,直至決出勝負(圖5)。
六、別出心裁的“石頭、剪刀、布”
主要是利用練習形式的多樣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調動和保持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別出心裁一:跳起來之后,雙腳并齊落地是“石頭”,雙腳前后落地是“剪刀”,雙腳左右落地是“布”。別出心裁二:努嘴是“石頭”,伸舌頭是“剪刀”,張嘴是“布”。練習前先讓學生練幾次,特別是后一個練習,不適應一下就練習有的學生會笑的無法比賽。前一種方法只能應用到蹲跳起或俯臥撐練習中,而后一種方法以上各種練習都能應用,由于練習的非常規性,通常會比用手做時積極性更高,學生會在此起彼伏的笑聲中完全投入到游戲活動中去(圖6)。
在以上六種練習中,其中前四種是輸的同學運動量相對大一些,有時會出現輸贏懸殊較大的情況,比如,20次“石頭、剪刀、布”,有的同學都輸15次,這樣贏的多的同學就不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再次練習時,教師可以適當語言調動后使其和相鄰的同學調換一下對手。對后面兩種練習而言,贏的同學運動量大一些,再次練習時除了換對手外,還可以增加對輸的同學的懲罰力度,例如,輸的同學做20個俯臥撐或蹲起。加大對輸者的懲罰能夠激發學生取勝的欲望,從而增加學生練習的積極性。總之,在課堂上教師既要考慮個別差異,又要顧全大局,為了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鍛煉,不但需要教師敏銳的觀察力,還需要教師靈活的應變能力,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