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壩文化是河西走廊的一種獨特的考古學文化”,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郎樹德曾多次去民樂做過調研考察,他表示,甘肅民樂境內的四壩文化有其獨特的特征,而民樂縣拿著該文化資源來“蘭洽會”展示并開學術研討座談會,“這是傳承華夏文明保護歷史文化的大好事。”
據了解,四壩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肅省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區的一種早期青銅器時代文化,東起山丹,因最早發現于民樂、山丹兩縣境內的四壩灘,1956年被考古界命名為“四壩文化”。目前,火燒溝遺址有4個碳測數據,東灰山遺址有1個數據,年代約為距今3900年—3400年,相當于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
6月23日,甘肅民樂在蘭州舉行“四壩文化”暨民樂縣東西灰山遺址研究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學術研討,研究探討四壩文化及東西灰山人的種族、活動范圍、遺址的保護、開發利用及相關問題,蘭州大學向民樂縣授予“蘭州大學四壩文化科研教學實習基地”的牌匾。
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