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懷勤



小科有幾個好朋友都是太空迷,這天,大家在一起玩的時候,其中一個說:“你們聽說了嗎?美國已有兩家公司準備到近地小行星上去采礦了。”聽到這話,小科心想:肯定是人類資源不夠用了,有人想開發太空資源呢!
回家之后,這個好奇小子馬上打開電腦,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美國要成立太空采礦公司到小行星采礦啦!
為什么偏偏選中近地小行星
近幾年來,科學家們在近地軌道中發現了約9500顆小行星。而美國一家企業和工程師團隊在近期則宣布了要成立太空礦業公司的計劃:打算從近地小行星上獲取原材料,開發金屬和燃料資源。
人類發展航天技術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包括到小行星上去釆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雖然擁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巖質天體,但因距離地球遙遠,故而科學家將目標首先瞄向了近地小行星。這些小行星的軌道遠日點和近日點分別位于地球軌道外側和內側,能夠近距離地飛掠地球,航天器較為容易抵達。
有去無回的先驅:“螢火蟲”航天器
首次任務預計將于2015 年展開,那么,派哪個航天器去考察這些陌生的小行星呢?它的名字叫“螢火蟲”,是一個小衛星,體重只有大約25 公斤,筆記本電腦大小。其目標是升空后去尋找小行星上是否有可供人類工業用的金屬以及硅等礦產。
“螢火蟲”前往小行星后就再也回不到地球了,它將探測數據資料用無線電信號發回地面后,就永遠待在太空里,成了“太空垃圾”。當然,前往太空的“螢火蟲”可不是孤零零的一個,而是一個團隊,眾多“螢火蟲”組成了“太空探測艦隊”,要在很多小行星上探測金屬礦物,以及航天工程所需要的材料。
在此期間,太空礦業公司還將發射“蜻蜓”號小型太空船,打算從近地小行星上采集并運回約23~45公斤重的原材料,返回地球。
小行星上都有哪些寶藏
實際上,到小行星上采礦是非常艱難的,那人們為什么還要去呢?因為那里有大量寶藏。
目前已知的近地小行星約有9000多顆,其中不少富含黃金、鉑金等礦物,但水、硅、鎳和鐵依然是“太空經濟”的開發重點。水經過分解形成氫和氧,填充飛行器后成為動力燃料,清潔而經濟;硅可用于發展太陽能系統;而無處不在的鎳和鐵則是太空制造業的潛在資源。
那么,如何到小行星上去采礦“淘金”呢?一位科學家的比方是,就像用鏟雪機鏟除浮層,鏟出路面一樣,登陸小行星的太空機器人可以輕易掘開浮層,進而挖掘金、鉑、火箭燃料等資源。科學家還說,由于小行星上重力小,浮層松垮,易于鏟除,“發明一種類似吹雪機那樣的機器應當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