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絡繹
縱觀近期IT熱點與趨勢,BYOD(帶著自己的設備辦公,Bring Your Own Device)與大數據、社交網絡、4G移動通信等已成為2013年最熱門的IT詞匯了。
近年來,隨著IT技術和通訊技術的全面融合,移動互聯網產業迅猛發展,呈爆炸式數量增長的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正全面快速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的每個領域。利用個人智能終端設備訪問企業IT系統進行移動辦公已成為市場一大潮流。
面對移動化的風起云涌,專家評估,移動化工作方式必將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應用主流,BYOD則是企業創建未來工作場所的主導趨勢。
前景廣闊,BYOD是創建未來工作場所的主導趨勢
隨著企業IT平臺移動化和社交化特征的增強,員工的終端設備選擇越來越豐富,每個用戶配備多終端也成為常態,尤其在中國,有占全球近20%的手機用戶以及超過30%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個人自帶設備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并在企業IT政策方面“合法化”。
如今無論是在街頭的咖啡館還是在企業會議室,都有人拿著手機或平板電腦在處理文件,溝通業務。IDC的數據顯示,智能手機已經占據所有智能終端設備59%的份額,平板電腦的份額也將從2012年的10%增長到2014年的16%,而PC的份額則將從目前的31%下降到2014年的22%。移動設備如此高的普及率,導致企業不得不采用移動應用來取代桌面應用。目前在我國,BYOD的應用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已經有50%以上的企業允許員工使用個人設備工作。
IDC在今年2月至3月,調查了112家亞太區企業對BYOD的態度。根據這份調查,有10%的企業已經完成導入BYOD解決方案,42%的企業在未來12個月內會導入,而24%的企業考慮在1年后導入。而Gartner機構近期對全球CIO的調查顯示,到2016年,將有38%的企業不再提供任何個人設備給員工使用,到2017年,更將有5成以上的企業要求員工自帶設備上班。
Gartner機構稱,BYOD這一趨勢在小公司相對普遍,以達到縮減開支、提升效率的目的。現在 BYOD 逐漸在中型企業中(營收5億—10億美元,員工2500—5000人)流行開來,而像大型企業如沃爾瑪、家樂福、思科、英特爾等也對BYOD變得越來越感興趣,將會加快驅動BYOD的進程。
Gartner 知名分析師 David Willis 認為 BYOD 將成為數十年來商業計算機在經濟和文化上最激進的變革,前景廣闊。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巴西等國是當前BYOD應用領域中領先的國家,中國緊跟其后,這些國家的企業員工無論走到哪里都會積極應用個人移動設備辦公,而以法國、德國和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則排名墊底。
BYOD是降低成本提升企業效益的新利劍
BYOD的趨勢勢不可擋,它給企業帶來的作用與意義是顯而易見。
全球知名電腦商Dell在世界范圍內對BYOD發展及應用情況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應用BYOD后,74%的企業認為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70%的企業認為客服的反應速度加快了(零售服務企業尤為明顯),而59%的企業認為不實行BYOD就會失去競爭力。調查結果還顯示,有效的BYOD管理政策可以優化數據管理、提高企業數據的安全系數。另外,大約一半的受訪者說BYOD徹底改變了IT界(56%)和企業文化(54%)。
Dell對此次調查進行總結,認為BYOD有五大不可多得的優勢:(1)工作時間更加靈活。(2)員工發揮創造性的空間更大。(3)創新周期縮短。(4)團隊合作得到優化。(5)緩解IT部門大量的金融和管理負擔。
當前多數企業員工工作時只能用公司配備的電腦,對員工自己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處處設限。而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井噴式的發展及應用,充分釋放了年輕一代職場人對自由、靈活的向往。他們希望可以隨時隨地在線,自己的任何設備都可接入企業內部網絡,他們不再喜歡呆板的工作方式。面對這樣的工作習慣,企業部署BYOD,保證員工可以多設備多方式隨時隨地的在線,充分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滿意度。360董事長周鴻祎稱,BYOD是為員工提供使用自己的設備工作的自由的一種新興的最佳做法。
對于企業高層決策者來說,BYOD策略的實施,可以讓業務繁忙的他們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隨時隨地輕松處理各種文件,很大程度上縮短了業務決策周期。不僅如此,尤其是對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允許員工自帶設備的接入,訪問企業IT系統,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設備的采購成本,提升企業管理效率。
Gartner機構調查數據顯示,BYOD發展較為成熟的企業受益最多。思科表示其BYOD政策每年能幫助公司節省2000萬美元;英特爾聲稱應用BYOD能為23500名員工每天節省57分鐘,而這家芯片公司每年每名員工產值大約50萬美元,每人每天節省近一小時意味著每年能增加約7億美元的生產力;而對全球擁有200多萬員工的沃爾瑪,BYOD應用政策之下,每人每天即使節省工作時間30分鐘,提升0.02%—0.05%的工作效率,每年至少也能為沃爾瑪多創造40億美元的零售價值。
可以說,如今我們企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商業模式變革:人們使用移動設備的方式正在發生重大改變。BYOD的出現,更是快速帶來了企業文化和IT管理的革新,能夠讓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遭遇的阻礙會降到最低,效率、競爭力都會有效提高,而那些不積極實行BYOD或者禁止BYOD的企業,遲早會被競爭對手拉開差距。
硬幣的反面:企業應用BYOD的挑戰
然而毋庸諱言的是,正如每個硬幣都有正反面,時下的BYOD也遇到一些問題與挑戰。當移動產品百花齊放,越來越多的員工在工作中自由自在應用移動設備時,也給企業在內的設備管理及IT應用造成了重大改變和沖擊,甚至招來重大損失,安全接入問題與應用內容再次成為企業IT管理的一種尷尬。
英國電信最近對11個國家的2000家企業進行調查,數據顯示,39%的企業因為員工使用未經授權設備,導致數據泄露;15%的企業因移動設備丟失或被盜,被他人竊取了設備中的企業數據,讓企業信息處于危險境地;45%的企業移動設備有限的防護處理能力讓病毒侵入成為可能,即使企業自建的應用商店也容易遭到惡意軟件破壞;還有33%的企業內部移動應用、文檔的分發更新、程序升級也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且容易發生遺漏等。這些,讓企業對BYOD的移動管理應用心存疑慮。
全球知名市場調查機構加特納公司最近公布一份有關BYOD的安全報告,此份報告顯示,有75%的受訪者認為數據丟失是BYOD的頭號風險,其次是未經授權訪問公司數據(65%)和惡意軟件的感染(47%)。今年早些時候,云安全聯盟(CSA)認為數據泄露和數據丟失是2013年BYOD最令人擔心的方面。
Wisegate機構警告說,BYOD的“沙塵風暴”正不斷轉移,隨著越來越多的員工工作轉移到這些移動設備,企業數據信息將因此得到更多的攻擊。企業組織必須不斷重新評估他們的BYOD策略,在企業文化、員工工作效率與設備數據安全之間達到一個相對平衡。
企業如何有效管理BYOD?
以上所述,讓業界不可避免地提出一個重大問題:如何在滿足員工使用自己的移動設備和應用內容,讓他們更有效率地辦公的同時,充分保證企業數據的安全?
首先企業BYOD政策應立即以書面規章制度寫下來,每個員工參加企業BYOD計劃時要被要求簽署一份協議,聲明他們了解政策。BYOD政策應該解決一些關鍵問題,如(1)什么樣的信息員工可以訪問。(2)什么樣的信息雇主可以自由訪問。(3)哪些員工有資格獲得BYOD。(4)當員工離開公司時,應預計會發生什么事情等。
花時間來創建一個詳細可行的BYOD政策,將削減大多數公司因實行BYOD過程中出現大部分的問題,并可減少方案的失敗率。
其次,要有效管理這些層出不窮的移動設備,企業應尋求對策,在員工自由與公司機密數據控制之間取得平衡。若處理不周,則會導致數據流失和外泄,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后果。為了應對新興的工作模式,實施個人自帶設備計劃,桌面虛擬化和MDM技術(Mobile Device Management)是BYOD最經常使用的兩項安全技術,可做到使員工工作效率與設備數據安全之間達到一個平衡。在移動終端設備管理方面,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澳大利亞推崇桌面虛擬化,而英國、新加坡、印度和中國則首選MDM技術。
再者,為鼓勵員工積極統一參與BYOD計劃及購買自帶設備,企業可考慮給予一定的津貼,讓其隨意選購自己所喜歡的設備。總體而言,這樣仍然能降低企業IT建設成本。在BYOD計劃中,無論是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法定擁有權一律歸員工所有,企業應鼓勵他們自行維護個人的設備。不過,有關設備所產生、維護及儲存的商業數據,仍屬企業本身的資產,當員工離職或嚴重違規時,可采取遠程隔除法刪除數據進行保護。
還有,分析計劃好推廣BYOD所獲得的投資回報。越大型的企業,越要考慮實施推廣BYOD政策能否給企業帶來額外的回報,這將是決定BYOD能否長期堅持下去的重要因素。
因此企業在制定BYOD政策的時候,要考慮執行這個政策,將帶給企業什么影響,有何投資回報等。比如,每臺員工自帶設備計劃要花多少錢;要給每臺移動設備的數據程序的相關下載、更新維護,計劃補貼是多少;每隔幾年回收設備的成本;質量保證計劃如何有效執行;管理這個計劃要耗多少時間和人工等,都做到要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