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軍

世界上已被認識的蜘蛛約有4萬種。不過,據專家們估計,地球上生存的種類遠不止此數,可能達到15萬種之多。蜘蛛是陸地動物中除昆蟲以外的第二大類群,遍布世界各地。那么,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里,為了生存,蜘蛛進化出哪些特異功能和生存本領呢?請看本文為你揭曉的謎底。
依靠導航巧妙捕食
人們對于蜘蛛的恐懼,多半來自那毛茸茸的身體,殊不知這些細毛對蜘蛛是多么的重要。它第一對腳的腳底以及嘴巴附近有些剛毛能夠感覺味道;觸肢和第一對腳上還有一些環狀的凹槽結構,不僅能辨別同類,還能充當“濕度計”。蟹蛛的每一根剛毛上都有500~1000個微小構造,每條腿有30根剛毛,每只蜘蛛又有8條腿,由此可以想像,蜘蛛的感覺系統是多么的復雜。
布滿身體的裂縫是蜘蛛的另一種“耳朵”,這種“耳朵”具有靈敏的聽覺分辨率,甚至能“聽”到20~25赫茲的振動。這就是蜘蛛不會把風吹草動當作飛蟲觸網而盲目出擊的原因。靠近關節附近的裂縫更加神奇,它們甚至具有“導航”作用,能將“出遠門”的蜘蛛準確地帶回家。
水中蜘蛛如何呼吸?
水蛛是水下生存空間的開拓者。它們在水下覓食、成婚,甚至在水下孕育自己的后代。可是它們在水下的生活卻不如魚那么輕松,因為它們不能利用溶解在水中的空氣進行呼吸。不過水蛛自有“高招”,它們有“氧氣瓶”—— 腹部的剛毛間隙能存儲空氣。當氧氣不夠用時,水蛛就會浮到水面再灌上一些。它們仗著不賴的水性捕些小魚小蝦之類的水生小動物度日。平時,這種蜘蛛就居住在自己精心編織的“水下帳篷”里—— 用水草和絲編織鐘形網,用從水面帶回的空氣把鐘形網撐成一個水下帳篷。還有一種水狼蛛,它們堪稱“憋氣高手”,可在水底持續停留45分鐘之久。
喜歡冒險的豬籠草花蛛
一種叫做馬來西亞豬籠草花蛛的,最具冒險精神。它們在“死亡陷阱”里安居樂業。豬籠草是食蟲草,它的葉子進化成捕蟲的籠,頂端有蓋,籠底盛有“化骨水”,籠子上部色彩鮮艷且富含蜜汁,許多昆蟲抵擋不住誘惑,經常落入陷阱從而成為豬籠草的囊中之物。豬籠草花蛛似乎認定“最危險的地方即最安全的地方”,有恃無恐地住在這種殺蟲植物的籠子里坐享其成。一旦有昆蟲被關入籠中,豬籠草花蛛就捷足先登,捉住并吃掉被關的昆蟲,豬籠草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到嘴的“鴨子”又落入到別人的肚子。
會扔飛鏢的蜘蛛
蜘蛛整日在“吃”與“被吃”中周旋。無論是逃跑躲避,還是主動出擊,蜘蛛都有著非常成功的策略。
碰到危險和挑釁,蜘蛛的第一反應是逃跑。情急之下,它們就會“裝死”:縮成一團,墜入草叢之中,讓你再也找不到它。萬一被捉住,它們就使出“丟卒保車”這最后一招——自動切斷自己的一條或幾條腿,趁敵人注意那些斷腿的時候,逃之夭夭。在下一次蛻皮時,蜘蛛會再長出缺損的腿。
捕鳥蛛身肥體碩,常令肉食動物垂涎三尺。為了能逃脫追殺,捕鳥蛛會使用它的獨門暗器——飛鏢。當不懷好意者靠近自己時,它就用后腿扯下長在腹部的螯毛拋向敵人的鼻子、嘴唇、眼瞼等要害部位,就像俠客打出的一把把帶毒飛鏢,相當有威力,捕鳥蛛得以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