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昂·凡·壬特根
肯·利文斯通將接受采訪的地點定在倫敦動物園,莫非如今只剩動物能安慰遭受恥辱的他?前倫敦市長肯·利文斯通又被稱為“紅色的肯”,曾長時間反對超級保守的撒切爾夫人,在近40年中,一直是倫敦工黨的代表人物。然而,在2008和2012年兩次倫敦市長競選中,他接連敗給了一個戲謔的政治家、一個金發粗魯的狂熱保守主義者:鮑里斯·約翰遜。鮑里斯的到來出人意料。倫敦本應一如既往是左派的堡壘,但有了鮑里斯,萬事皆有可能。
可笑還是可怕:娛樂大眾的倫敦市長
自18歲起,鮑里斯·約翰遜就想成為英國首相。他的親信都知道,“他只想著這個”。目前和保守黨有些齟齬的英國首相大衛·卡梅隆害怕他,議員們對他或抱有希望或心灰意冷,但沒有他他們又不知所措,因為鮑里斯是唯一一個知道如何獲勝的人,大多數政治評論員都賭他早晚會成功。在動物園,肯一再感嘆道:“鮑里斯是一個可怕的政治家,他會成為下一任保守黨領袖,并終有一天成為英國首相。我毫不懷疑這一點,雖然它將是場災難。”
YouGov民意調查機構為預測2015年5月英國議會選舉結果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內容涉及慈善、信心、可靠、對老百姓的關懷、領導力等等,在每一個問題上,鮑里斯的支持率都遠遠超過了其他競爭對手,他們包括現任英國首相卡梅隆、英國副首相、自由民主黨主席尼克·克萊格、工黨領袖埃德·米利班德。2012年圣誕前夕有人在倫敦做了一項調查,詢問市民“你最想和哪個政治家共度圣誕?”人們的回答非常一致:鮑里斯!
其實,鮑里斯市長沒在倫敦做什么特別的,但他卻有能耐讓人們相信倫敦奧運會的成功、倫敦市的影響力以及泰晤士河的暢流都歸功于他。鮑里斯2008年第一次競選倫敦市長時,工黨競選人肯·利文斯通對路人演講,談論交通和住宅問題。而鮑里斯的勸說則很直接:“給保守黨投票,你妻子的胸部會變大!”當時的他不過是一名普通議員,卻已然成了明星。他在保守黨精英閱讀的報紙《每日電訊報》和《旁觀者》上發表的文章風格放肆暢快,擁有破紀錄的讀者群。電視上他詼諧幽默而又機智巧妙的回答讓他成為了一個流行的標桿。在選舉前的辯論中,嚴肅的肯承認自己也為鮑里斯的笑話折服。這個鮑里斯·約翰遜太過耀眼、太有趣!
娛樂大眾無疑是他的本性,也是他的策略。這是鮑里斯仔細推敲過的手段:在如今這個大眾不信任政治的時代,如何才能爬上政治體系的至高點?唯有看起來最不像政治家!他用一個真實的人、一個討人喜歡的小丑形象讓人忘記了他所接受過的精英教育,而這后一個特點在今天并不被看重。鮑里斯捍衛傳統觀念卻裝傻扮癡只為實現自己的抱負。很多人都認為他膚淺、精英主義、自戀、謊言不斷,但鮑里斯只有一個策略:做鮑里斯。
倫敦的街頭,鮑里斯騎著自行車飛馳而過,他身體前傾,雙肘打開,圓圓的臉盡情呼吸著早晨的空氣。他戴著條紋軟帽,幾乎遮住了眼睛,只露出幾縷金發。無論他經過哪兒都會引起人們歡快的呼聲和無法解釋的興奮。行人大喊:“鮑里斯!鮑里斯!”西裝筆挺的精英商人們會停下腳步愉快地向他致意;孩子們喊叫著追在他后面;司機們在紅燈時搖下車窗向他打招呼:“嗨,鮑里斯!”
鮑里斯將自行車停在市政府大樓前——倫敦橋下的一個玻璃球形建筑。倫敦是歐洲最大的城市,它的市長卻穿著學生大衣、背著背包、騎自行車去上班。他走路像鴨子一樣,雙腿和胳膊微微張開,他整了整褲子,伸展下四肢,摘掉羊毛軟帽,用粗粗的手指好歹理了理自己淡黃色的頭發。他和所有人問好,毫不做作卻帶著“高雅的”口音,這是唯有大不列顛國精英中的精英才特有的口音——透著一股天生的傲慢,不用動上唇即可講話。
頭發亂蓬蓬的鮑里斯閑聊著走到辦公室。為了接受我們這家法國雜志的采訪,他去找了一條領帶、做出一副驚慌失措的樣子,仿佛這樣我們就能忘記他平日里最愛的對法國的痛批。鮑里斯·約翰遜,一個特立獨行的政治家來到我們面前。
兩個人的競賽
鮑里斯·約翰遜和大衛·卡梅隆兩人青年時就是朋友,是兄弟,更是兩個敵對的野心家。二人都出身于“上流階級”,在特權中長大,接受過英國上等社會最好的教育。卡梅隆的家庭更為保守,而鮑里斯的家庭更為放蕩不羈。鮑里斯1964年出生在紐約,有土耳其和瑞士血統。他的母親是畫家,父親先后在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任職。他的父母給他取“鮑里斯”這個名字純屬好玩,是為了紀念在墨西哥度假時偶遇的一個俄羅斯人。他們沒有想到自己的寶寶有一天會把這個名字打造成一個金字招牌,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群眾只以名字相稱的政治家。
鮑里斯和卡梅隆兩人都在貴族學校伊頓中學上過學,之后兩人又都進入了高等學府牛津大學。卡梅隆比鮑里斯小兩歲,乖巧聰明,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而鮑里斯則更不守規矩,尤其喜歡演講,癡迷古希臘文化,能講一口流利的拉丁文和希臘文,取得了牛津大學古典文學學位。但是與卡梅隆不同,鮑里斯畢業時成績沒拿到優秀,對此他一直耿耿于懷。
從顧問到議員,好學生卡梅隆有條不紊地走上政治之路。而鮑里斯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就像人們口中說的“逃離牛群的野牛”。1989到1994年鮑里斯在布魯塞爾的《每日電訊報》擔任記者,在這個城市,他摩拳擦掌,開始自己最愛的活動:表現自己對歐洲一體化的討厭和嘲笑布魯塞爾的官僚主義。他興高采烈地寫著關于歐洲議會討論內容的專欄文章,嘲笑歐盟理事會上各位政府首腦辛辛苦苦達成一致的過程。鮑里斯是撒切爾夫人最喜歡的記者,英國讀者熱愛他,鮑里斯不斷讓他們大呼過癮。鮑里斯知道如何用自己自由的沙文主義笑語烹飪歐洲以饗讀者,他的運氣到了。
但最初的鮑里斯并不是歐洲一體化懷疑者,他這么做只是想出名。要出名,幽默風趣很重要,要不惜任何代價顯得與眾不同,還有什么比抨擊眾人統一的思想更有效的呢?一個歐盟專家曾指出鮑里斯文章中的一個錯誤,鮑里斯的回復是:“我當然知道那是錯的,但如果我寫的是真相還有什么看頭!”
鮑里斯經歷的政治熏陶要比卡梅隆的混亂得多。兩人同在2001年被選為議員,但是超高智商的鮑里斯身兼多職:市鎮議員、《每日電訊報》專欄作家、《旁觀者》主編、保守黨副主席、諷刺專家……他嘲笑樸茨茅斯市“充滿了癮君子、大胖子,和一無是處的工黨議員”;他嘲笑托尼·布萊爾在非洲像一個偉大的白人領袖般受到接待,“小黑孩兒”對他露出“見到西瓜時的微笑”。2004年,憤怒的利物浦市民準備把鮑里斯扔到運河里,因為他在文章中把他們描述成“癡迷犯罪者”和“對福利國家著迷的人”;同年,鮑里斯離婚、再婚又爆出婚外情,這成為惹怒保守黨領袖米歇爾·霍華德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解除了鮑里斯的職務。于是一年后,當保守黨需要新領袖時,鮑里斯的名字并不在候選名單之列。他的對手——乖學生大衛·卡梅隆搶走了他夢寐以求的位置。卡梅隆不信任他,讓他遠離權力中心,這對鮑里斯而言是再一次的侮辱。
自2008年以來,鮑里斯的復仇逐漸醞釀成熟,倫敦勢在必得!在那之前,沒有任何一個正經的保守黨愿意在這個不可攻克的工黨地盤碰壁,鮑里斯卻冒險為之,而且贏了兩次。此時他的勝利顯得更加輝煌,因為保守黨到處失敗,大衛·卡梅隆只能通過與自由民主黨同組政府的方式費勁兒地取得首相之位。因此,雖然卡梅隆當了首相,但自2008年以來保守黨的英雄卻是鮑里斯。
“他們表面上是好同事其實不能交心。”兩人周圍的親信說。鮑里斯總是想勝過卡梅隆,而本性謙虛的英國首相在面對鮑里斯時也不大控制得了自己的憤怒。2011年,二人穿著襯衣打著領帶在特拉法加廣場進行了一場網球雙打比賽,兩人分別與一名殘運會冠軍搭檔。鮑里斯的每一球都竭盡全力,似乎每一球都決定了他的生死。最后他以一記扣殺贏了比賽。“這很重要。”他滿意地對我們說。一張照片定格了比賽獲勝后的鮑里斯:他手拿球拍、下顎憤怒地前伸,霸氣十足。
鮑里斯對卡梅隆的侮辱不止于此。在首相府邸召開的倫敦奧運會籌備工作會議上,鮑里斯一貫遲到,又總是在發表幾句不得體的意見后早退,最后卻將舉辦奧運會的功勞攬到自己身上。在奧運會期間出現了這樣恐怖的一幕,英國首相注意到攝像機只追隨坐在自己身后、威廉王子夫婦旁邊的鮑里斯。大衛·卡梅隆不得不下決心退后幾行坐在他們中間才能出現在鏡頭里。在奧運體育館六萬人眼前,這一幕多次上演:幾乎沒人聽大衛·卡梅隆說話、他的英國財政部長喬治·奧斯本被喝倒彩……而鮑里斯·約翰遜卻得到人們的歡呼,這是只有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才能激起的異常興奮的歡呼。
鮑里斯的勝利時刻
奧運會后,在2012年10月伯明翰保守黨大會上,鮑里斯的演講最受期待,他得到了最多的掌聲。他走上臺后的第一句話是“大衛在哪兒?”隨后他發現大衛·卡梅隆就坐在第一排(卡梅隆曾給鮑里斯起了個綽號叫“黃布條拖把”),此時,在所有人面前,鮑里斯反擊說:“如果我是‘黃布條拖把,那么大衛你就是笤帚,一把收拾工黨政府身后垃圾的笤帚,而且你的活兒干得棒極了!”卡梅隆清楚地知道鏡頭正對著自己,他只能亮著嗓子跟所有人一起大笑。這就是鮑里斯·約翰遜的本事:迫使受害者對著自己的嘲笑無可奈何并因此顯得越發滑稽。
彼得·曼德爾森曾擔任英國政府內閣大臣和歐盟專員,他說:“別被鮑里斯這個小丑耍了,他的一切表演都精心設計過而且很有殺傷力。他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超脫于‘政治正確之外的反政治人士。他可能成為下任保守黨領袖,但是要配得上這個位子,他應該表現出真正的信仰和明確的政治主張。但是誰知道呢?他總是那么狡猾。”
狡猾的鮑里斯像睡著的貓一樣窺探著大衛·卡梅隆的弱點:務實的卡梅隆不得不在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之間制衡、在保守黨議員和歐洲對話者的要求中間求同……可鮑里斯卻善于見風使舵,他懂得對不同的聽眾扮演進步派或是撒切爾主義者。他就像羅納德·里根一樣,能夠單憑自己的人格魅力兼獲左派和右派的呼聲。鮑里斯通過充分展示自己的個人魅力、細致地調整論調,哪怕骨子里他其實和卡梅隆一樣的保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政治學家托尼·塔瓦爾分析道:“這兩個人都是傳統的保守黨,都無條件支持市場第一,宣揚減少國家干預、減少稅收,都多少抵制歐盟一體化,在道德品行方面都很激進,對同性婚姻都持開放態度。”鮑里斯知道英國保守黨的敏感點:倫敦和歐洲。在這兩點上,他巧妙地扮演最堅定的擁護者。他是唯一一個為經濟危機中千夫所指的倫敦銀行家辯護的政治家。他迎合大眾心理,要求英國脫離歐盟,但從不真正跨出這一步。接受采訪時,鮑里斯直視著我們這群法國記者的眼睛說:“倫敦不存在想要脫離歐盟的傻瓜。你們相信國家的精英——政治家、高管、出版人、大學校長、大老板退出歐盟會有好處嗎?絕對沒有。我們愿意根據歐洲共同市場的規則行動,我們應該待在歐盟內部。”
倫敦:我的舞臺
鮑里斯的高大形象是在倫敦塑造的。他剛剛出版了一本暢銷書《倫敦的別樣歷史》:一本關于倫敦歷史的書,充滿了主觀和平民色彩,博學而又搞笑大膽。他在書中以“你們”來稱呼讀者,好像我們就在他的身邊騎著自行車。他帶我們到泰晤士河釣到了哈德良皇帝討人厭的腦袋、他帶我們到閃電戰期間丘吉爾指揮作戰的地堡。他歷數偉大人物:從古代戰爭中“迫使羅馬人重建倫敦”的布狄卡女王到“為世界帶來搖滾樂”的滾石樂隊吉他手基斯·理查茲。鮑里斯有引人入勝的熱情和學識,我們任由他帶入書中直接感受悲劇、戰爭、恐懼和道德,我們與莎士比亞、威廉一世為伴,這些天才創造了倫敦和倫敦的精神。
鮑里斯為倫敦唱贊歌,當然也是在為自己唱贊歌。翻開這本書,倫敦就是世界的中心,世界文學、藝術、醫藥和金融之都,倫敦發明了一切,甚至發明了“被誤認為是中國人”發明的乒乓球。狂妄自大的鮑里斯通過展示英國首都展示自己。
鮑里斯·約翰遜什么時候會下決心做保守黨領袖并瞄準首相之位呢?“我更愿意當倫敦市長!”如此回答的鮑里斯卻做出相反的行動:他在伯明翰保守黨大會上樹立自己威望,發表對歐洲的看法,跑遍英國討好基層選民,精心伺候魯帕特·默多克的傳媒集團(控制了英國40%的新聞媒體),與倫敦的銀行家結伙(這些人大大資助了他的競選活動)……
想到鮑里斯有一天會入主唐寧街10號,并不是所有人都感到安心。要想成為首相,鮑里斯必須說出自己到底信什么,到目前為止,他似乎只信自己。YouGov調查機構總裁卡爾納也是不安者之一。“我的職業是預測。但是面對鮑里斯,我無從預測。他有獨特的本領,能夠吸引各個陣營的選民。他能夠讓托利黨領先十個百分點或完全相反。他自嘲、玩弄各種思想觀念,很難說明他的思想到底是什么。鮑里斯會成為英國人的首相嗎?如果我是參加問卷調查的人,我為他著迷;但作為一個公民,他讓我害怕。”
[譯自法國《世界報》]
1、學生風衣、背包、條紋軟帽
2、倫敦市長的滑稽一刻,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之際,他吊在纜索上出現在人們視野中
3、他的力量:他擅于對政治對手使用幽默,比如在倫敦市長競選中敗給他的肯·利文斯通
4、2012年10月,保守黨大會上他的發言比英國首相的發言得到了更多掌聲
5、2011年,他在網球對決中戰勝了大衛·卡梅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