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雙榮
盡管只有一家中國重汽,盡管從2011年才開始研制純電動客車,但濟南仍有其他方面的資源優勢可利用。
濟南市有9600萬人口,是經濟總量居全國前三位的大省省會,是國務院批準的山東省藍黃兩大戰略和6+1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也是江北最大的物流集散地。歷來就有帶動齊魯、對接京津、輻射蘇豫皖、連接晉冀遼的重要作用,覆蓋全國16個省市、96個地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在京聯合發布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顯示,在2012年中國最和諧的城市競爭力排名中,內地城市濟南列第一位,這一切都為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推廣、技術創新、產業提升的空間。
近年來,濟南市陸續引進高校以及省內外多家院所人才、投資公司進入濟南新能源汽車行業,并協調有關部門在城管、環衛等行業使用純電動汽車,為培育新興產業發展,還協調引進以合同能源管理為切入點的資源合作公司。目前濟南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已經發展到近20家,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新興產業的需求,我們將行業技術信息與企業產品集成創新相結合,將政府示范運營、產業需求信息與企業產品開發相結合;將城市發展規劃、推廣計劃與企業發展戰略相結合。
搭建服務平臺
為在生產技術、品種開發上實現突破,經信委推動資源共享、技術集成工作,品種由原來的低速乘用車逐漸發展到現在的客車、環衛車、物流車、觀光車、搬運車等多個車型。
在資質公告和規模化生產上實現突破,加強研發和集成,在去年沒有一家公告企業的基礎上,今年5月底已經有濟南豪瑞通公司純電動環衛車、重汽集團豪沃客車公司的混合動力客車取得了公告,實現了濟南市零突破,預計今年年底前,濟南蘭基新能源公司物流車、濟南吉利汽車、山東寶雅電動車的乘用車也將取得公告,屆時,濟南市將有5家上新能源汽車產品公告的企業。
在對外合作上,濟南市打破了過去單一技術合作與院所技術合作的模式,針對新型產業技術、新市場、新企業等特點,推動企業與企業之間、用戶與企業之間的市場開發、技術開發、品種開發與合作。
在市場推廣上,在已有公交市場、環衛市場的基礎上,開發了物流配送、郵政快遞、警用流動車、企業搬運車市場,特別是物流車,對濟南環境改善大有益處。據統計,濟南市有1萬余輛物流用車,由于運送地點固定、城市環境要求高,市政府協調物流公司參與新能源物流車開發運營。目前,濟南最大的物流企業之一山東盛業物流已與濟南蘭基公司等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我們計劃用三到五年的時間,運用市場手段,將濟南市近萬輛物流車、近千輛灑水車、環衛車,以及部分出租車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在產業政策上,濟南市對新增小型物流車輛,在國家補助的基礎上再補助3萬元,并在公交、城管、校車等領域全力推動企業利用節能減排、合同能源管理、物流產業發展等政策,探索引進融資租賃模式,促進市場規模化發展。此外,還積極推動國務院批準的以濟南為核心的6+1都市圈市場融合,普及新能源汽車技術、新產品和節能減排政策。
強化和創新服務
下一步推進計劃:濟南市將建設新能源汽車發展高端基地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形成年產6萬輛、配套能力10萬輛,技術先進、門類齊全的發展規模。具體措施有:
1. 在行業發展和標準方面,根據近年來濟南產業發展和創新能力提升的實際,編制濟南市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引導企業形成技術規范、提高技術水平、保證產品質量;成立“新能源汽車行業協會”和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聯盟,實現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為拓展國內外市場提供組織保障。
2. 在產業發展政策方面,鼓勵、支持企業院所在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生產、研發方面加大投入,政府將給予一定的獎勵。山東省政府從2010年開始每年拿出2000萬,現在每年拿出3000萬鼓勵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濟南市將加大對基礎創新和產業的支持(技術創新、節能獎勵、物流補貼、工業和信息化)和引導。
3. 在市場推廣平臺方面,首先要推進以公交、城管、環衛、物流、旅游等領域為重點的新能源汽車使用推廣,在機關公務用車方面進行電動汽車探索、試用。在國家政策補貼基礎上,爭取省市也給予相應的補貼。在濟南市周邊區縣劃定范圍作為低速新能源汽車的運行試點。以“6+1”為載體,強化都市圈建設,以濟南為核心輻射德州、聊城、淄博、泰安、萊蕪、濟寧等市的“6+1都市圈”,建成“6+1”產業推動、市場推廣的經濟圈,為山東省201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0萬輛,2020年超過50萬輛的目標。
其次是鼓勵電力部門與當地企業聯合,在終端充電設施及充換電站、儲能式電站方面加大研發、建設力度。繼續利用政策和市場空間鼓勵更多物流企業、投融資企業參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形成市場有引領、政府有平臺、資金有保障的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