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夢蝶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大凡事業有成者,都崇勤忌懶。然而,很多東西都是懶人為了偷懶而發明出來的,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呢?
懶有懶法,我們在進行發明創造時,可以試試“琢磨偷懶”這招哦!
多年前,由于家境不好,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約瑟夫小學畢業后,無法繼續升學,只好在一家牧場當牧童,不過他暗下決心:“我得想辦法讀書,將來做大牧場的老板。”于是,他一邊放羊一邊看書。
那時牧場的柵欄由若干支柱拉著四根鐵絲圍成,約瑟夫每天的工作就是把羊看好,不讓它們越過柵欄去損害農作物。
每當約瑟夫埋頭讀書時,羊群就常常撞倒柵欄,成群地跑到附近的田地里偷吃莊稼。每次老板都沖著約瑟夫咆哮:“混蛋,放羊要什么學問!把書丟掉,好好看著羊!”
約瑟夫既要放羊,又不想放棄讀書,于是不得不思考一個“能偷懶就偷懶”的對策:可不可以加固柵欄,使羊群跑不出去呢?
他認真研究柵欄,發現用薔薇做的圍墻盡管脆弱,卻從來沒有被羊群破壞過,倒是那些圍著粗鐵絲的地方,老是被撞壞。
為什么會這樣呢?他疑惑地盯著薔薇,看出了端倪,原來薔薇上長著刺。是不是所有的圍墻都得用薔薇呢?
他砍了一些薔薇枝條栽插在柵欄旁邊,可望著幾十米長的柵欄再想想薔薇枝條的長勢,不禁心灰意冷,因為這辦法太費勁,全部薔薇長成圍墻至少得四五年。
還有什么“偷懶”的好辦法呢?
他下意識地敲了敲鐵絲,忽然靈光一現,想到了一個“懶”主意:要不用細鐵絲做成帶刺的網?
想到做到,他馬上弄來鐵絲,按照“鐵薔薇”的創意動起手來。他把細鐵絲剪成5厘米長的小段,然后纏在鐵絲柵欄上,并將細鐵絲的兩端剪成尖刺狀。
第二天,約瑟夫故意藏起來觀察羊群的動靜,想看看鐵絲網是否奏效。羊群看到約瑟夫不在,馬上像往常一樣,把身體靠近柵欄,企圖把它推倒,但它們才推就被猛地一扎,紛紛退卻了。
“成功了!”約瑟夫高興得手舞足蹈。這下,他可以偷懶看書了,而且因為發明出了“不用看守的鐵絲網”,受到了牧場主的贊揚。
富有商業頭腦的牧場主與約瑟夫合作,對這種鐵絲網進行改進,將兩根長鐵絲絞合起來,再把剪短的鐵絲夾在中間。
新鐵絲網的效果異常好,牧場主與約瑟夫專門開設了工廠生產這種新圍柵。產品上市后,非常受歡迎,訂單紛至沓來,他們都忙得不可開交了。
后來,為了偷懶,約瑟夫又發明了一些制作鐵絲網的工具和設備,既提高了產量,又降低了成本。
誰能料到,一個貧賤的牧羊童在琢磨偷懶中發明出了實用的鐵絲網,并帶來巨大的財富。我們不得不為他“能偷懶就偷懶”的思考方式拍案稱奇!
不久前,山西也出了個大懶漢——曹生吉。他從部隊轉業回到家鄉后,對種棉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種棉花工序復雜,勞動強度大,曹生吉想:有沒有懶辦法呢?
于是,他嘗試著不整枝、不打叉、不中耕、晚播種、單行大壟、株間疏稀。許多人見他這么懶,譏笑他種的是“懶棉花”。
誰知懶人有懶福,曹生吉的“懶棉花”居然大獲豐收,而且質量不錯,可見他懶得有理、懶得有利。
不止約瑟夫和曹生吉為了偷懶發明出了好東西。現在,人們偷懶的方法越來越先進,做出來的發明作品也越來越多。
有人嫌系鞋帶麻煩,就在鞋口處縫上松緊帶或裝上拉鏈,做出了“懶人鞋”,還有人懶得擰筆帽,就將鋼筆原來的一根螺紋改成了三根并行的螺紋……
偷懶并不見得不好,勞動時想想事半功倍的法子,能偷懶就偷懶,未嘗不可。多想想如何偷懶,或許能捕捉到好的創意。
為什么偷懶能幫助我們做發明呢?
第一,偷懶心理有助于人們產生發明創造的動機。心里琢磨著能和勤快人一樣有收獲,但又不想多出力氣、多費神,于是就會尋找各種“偷懶”的辦法。而那些只會按傳統方式工作的勤快人,盡管不想偷懶,卻缺乏創新的動力和行動。
第二,“以懶代勤”的辦法并不會從天下掉下來。想偷懶,就得勤于觀察、勤于思考、勤于實踐,以便找到好的偷懶方法。
因此,琢磨偷懶并非教人學懶,恰恰相反,它是一種為懶而勤的激勵創造技法。
我們在進行發明創造時,如何運用偷懶法呢?
首先要善于發現使人們感到最繁重、最費工、最繁瑣的事情,并以偷懶為動機形成“不這樣干也能做好”的設想。
之后,便應當對事情進行分析研究,找出長期以來人們為什么非要那樣干的原因,為思考“懶辦法”提供創造的客觀依據。
最后,通過創造性思考和科學實驗,提出“懶”得科學、“懶”得可行、“懶”得有利的技術方案或方法,做出發明作品,實現真正的“以懶代勤”。
偷懶做發明,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琢磨”二字上下功夫,敢想敢做,沖破阻礙,求新求變。
在生活中,我們要是遇到懶得做卻不得不做的事情時,不妨想個“偷懶”的辦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