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芬蘭的泰羅·沙里林舞蹈團,近幾年在美國幾大劇場頻頻露臉。但每次都能給觀眾帶來奇特的審美感受。
沙里林此次在喬伊斯劇場的演出主題是《物之陰謀》,該作品于2009年創作,在荷蘭丹斯劇場首演。開場舞中,六位舞者仿佛置身水底,從他們笨拙的浮動姿態來看,更像是慢動作的溺水者,而非姿態優雅的游泳健將。舞臺正后方豎立著一塊布滿燈泡的黑板,在它的掩護下,舞者們不斷消失,又不斷出現。另有兩臺人工控制的聚光燈在舞臺前方追蹤他們的舞步。
沙里林的舞蹈之所以獨具魅惑,與米奇·孔圖夸張絢爛的燈光效果、埃麗卡·圖盧寧別具風格的妝服設計是分不開的。此次《物之陰謀》也不例外。沙里林本人在《物之陰謀》中有一段獨舞,名為《獵》,借助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表達了信息超載的現代生活:他裸露胸膛,穿著寬大的蹼形圍裙,雙臂如痙攣般抖動,像在油污里苦苦掙扎的海鳥;漫無目的的奔跑似乎在抵抗音樂里如浪潮般不斷涌來的沖擊力。孔圖的燈光卻順著這股涌動,呈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包括沙里林的每一次跳躍都會被閃光燈照亮,仿佛被定格在半空中。
我個人認為閃光用得過多,稍稍影響了欣賞的連貫性。不過表現主義的舞蹈一直被當做抨擊現代性的利器,或許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正是沙里林及其設計團隊精心營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