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婷
這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網商故事。
諸多開網店開上奔馳的神話,多在淘寶產生,似乎它是一個好萊塢夢工廠。可偏偏有一家網商,它不仰仗淘寶的巨大樹蔭,在烈日炎炎的荒漠上獨立生存,如同一棵倔強的仙人掌。
老板率領團隊原創研發的產品系列豐富達到了53個品類、253個細分類別——為了精準地賣掉它們,他前后開過200多個網站。據說,他們年銷售額過億,利潤率也遠遠高過主流網店,被譽為“湖北規模最大,最專業的基于web端和移動互聯網的數字化出版與綜合運營商。”
如果你曾為了拿一張注冊會計師證、某名校研究生而埋頭苦學,你八成是這家的顧客。目前,每天有超過1600萬像你一樣有考證渴求的網民,通過pc端在線使用這家的產品。
往行話里說,這家玩的是“數字傳媒平臺”、“聚合平臺運營商”云云,聽得你云里霧里。簡單說,這家是個“賣教輔的”——但和傳統教輔不同的是,這家的產品更立體豐富:把老師授課的錄像錄成光盤,和講義、試卷等一并打包,一大盒一古腦賣給你。用老板的話說:“我現在不是賣的書,而是賣的‘考試整體解決方案。”
而且賣法不同,“不在書店里賣,而是在網上賣。”。2014年開始更厲害,連書都沒了,顧客直接在移動終端上就能在線學習,環保啊。
這樁生意,“不在淘寶”比“在淘寶”更難做,但人家愣是比淘寶同行們做得更好。
今天,就讓我們從一個年輕人白手起家的故事,看看這家如何從一個良莠不齊的傳統行業,華麗變身成一個互聯網商務奇跡。
大學畢業,已是百萬富翁
這家網商叫“云天下”,CEO叫張映東,1981年生人,飽滿的娃娃臉,目光灼灼,語速極快,腦子更靈光。他喜歡用手機看書,最近在看羅馬大帝寫的《沉思錄》,還有易中天寫的《美國憲法演進史》。
他對做生意有天賦,2004年,當他從武漢大學化學專業本科畢業時,已經是個百萬富翁了。他發現的第一個商機,是“賣手機”。大二時,寢室里一個廣東同學想賣給他一個二手手機,要價1200元。他多了個心眼,嘴上答應著,但要求第二天下午再給錢。然后,自己悄悄揣上手機,坐車去首義路閱馬場的手機二手市場,打探一下,看這款手機估價是個什么行情。“至今我都保留這個習慣,看一個產品值不值得這個價錢,我都要去二手市場問一下,那里才能真正評判出一個物品的價值。”
這趟路跑得值,當時手機貴,新機動輒5、6000元,貨問三家,最高出價2800元,他當場利索地賣了。回校給了室友1200元,自己凈賺1600元,驚喜非常。
張映東立馬開始在校園貼小廣告,大量收購二手手機,然后搭公交車去市場賣掉。后來又發展了“賣新手機”的業務,又賺進又賺出。
偏門生意,發小財
2004年畢業,張映東本來打算到廣州寶潔公司做個研發工程師,后來女朋友對他說,你這樣有經營頭腦的人,應該去創業,不要去幫人打工了。
此時,他遇到了一個朋友,在漢口的外貿一條街做生意,慫恿他說,來做個外貿英語培訓班,保證火!他興沖沖招生,但是結果只招了一個學員,班沒有開成,垮了。無奈,他轉頭去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沖刺輔導班,居然還行,第一次就賺到幾千元,小小的成功也讓他很受鼓舞。
此時,商機又來了。張映東聽到一個消息:武漢大學的考研,校方不準備開班了。而當時,像文都、新東方此類的培訓巨頭,多在做英語、政治等公共課的輔導,他腦子一轉:利用在高校積累的資源,我去做考研專業課的輔導班好了。沒想到,生意火爆到他想不到,“做得非常非常成功”,一個班就坐滿150人以上……那幾年,每年都能賺5、60萬元。
好景三年,漸漸地,張映東發現有競爭者在模仿介入。
像好萊塢一樣制作
他想來想去,如何找出新的贏利點?
學生們能否不參加我們的輔導班,而我們把課程錄制成VCR,把講義和試卷出成書,以新的銷售模式一并賣給他們?在網上開個店,標個價,只用通過網上銀行支付,即可快遞到家。
一經推出,非常受歡迎,“這個市場最早就是我開拓的。”張映東把他發現的這一小塊被人忽略的市場,總結為一句拗口的話“介于大規模的出版與小規模的不出版之間的出版市場”。一盒數百或上千元,這種打包模式,還打破傳統的一種比價機制。張映東打了個比方,比如像網上賣零食的,秤一兩1.5元,秤一斤15元,比哪個便宜我就買;如果你把紅棗、枸杞、阿膠一起弄一個“養顏系列”的盒子,價格就不太敏感了。
而且和淘寶店上的教輔店相比,別人都是代銷,他們是自主研發,策劃、選題、生產、銷售、售后答疑等等。
舉一反三,他把他的這套生意,漸漸從單一的考研專業課輔導,擴展到所有他能想到的考證需求領域,迅速覆蓋,例如建筑建工類,醫療衛生類,職業資格類,財會金融類,證劵從業類……“中國的考證是個剛需市場。每個有考證需求的人,會為此付出千元左右的成本。”
他的團隊,整日忙碌如同一個電影制作公司,每天帶老師去拍攝錄制,做后期效果,錄制光盤……為了售賣網站呈現出的專業度,張映東為每種“考證”,都單獨打造一個網站,“落地頁面要像美國大片一樣足夠震撼,吸引他在3秒鐘內決定,是否要繼續了解你的產品。”
張映東又琢磨,放眼湖北全省,比如潛江、仙桃、咸寧……每個地市州縣都有考試的人,但是人數不太多又比較分散,如何能準確找到他們,并把他們網起來呢?
此時就要運用到互聯網商務的一個優勢,就是把信息墻打倒,讓有考證需求的人都能輕松找到他為他們設立的網站。結果賣得有多好?以注冊會計師輔導教材為例,一年能賣到100萬套。
真正“云天下”的夢想
雖然生意越來越好,可2012年底,張映東一算賬,業績與2011年相比居然是下滑的。尋找主要原因,是網絡營銷廣告成本逐年增加,一年要投入近千萬元。“這可能也是今后網商們最頭疼的問題。”
但這不影響張映東創新的熱情。因為近年盜版猖獗,他現在不打算賣實物書了,準備做“移動終端的數字化出版”, “今后就不僅僅是一盒子教材了,而是一個學習平臺,希望能推動中國教育的普及。讓人們可以在移動終端上隨時利用碎片時間學習。這個成本不比紙質媒體低,因為需要強大的數據庫模塊,需要強大的服務器。”
2013年,估計6月左右就能上線,他的計劃是在移動端這一塊的銷售爭取超過6000萬。一年之后,公司就會將紙質化教材售賣徹底結束,真正實現“云天下”。
這樣做的好處,一是閱讀更“隨時隨地”,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更便攜;二是它的內容更新速度會更迅速,讓惡意模仿者無法跟隨。
他很欣賞某媒體對他的總結,張映東的事業“三級跳”:第一次是大學畢業后搞培訓班;第二次是停止培訓班,把內容做成產品,做火電子商務;第三次是停止網店售賣實物教輔,打造互聯網“云平臺”。
為了盡快實現第三次“完美一躍”,將分散三鎮多個公司進行資源整合,形成大事業部管理機制,實現管理精細化和高效率化,2012年張映東在光谷創意產業基地買了一層樓,預計會在2013年7月入駐,主要做產品企劃、研發以及運營管理。
現在已經有很多銀行找到張映東談投資,按他的計劃,5年準備上市。“馬云說過,不要去做大塊頭們做的事,撿個漏是可以做到很大的。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