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華
“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
先賢的話語擲地有聲,又充滿神秘的美感。撥開時間的迷霧,我們可以看見這些座連綿的茶山——
岡巒纏繞,兀立奇峰幽谷,其變萬狀,為天造地設;山色如黛,遍布林木茶園,峰巒疊翠,如古意丹青;又云蒸霞蔚,妖嬈嫵媚,而有素湍綠潭,泉水叮咚,如詩似畫,情趣盎然。再綴以云山煙村、農舍茶亭、畬家茶女……這里的茶山,自然是攝影者的天堂。
白茶山在閩東北的福鼎,是為海上仙都太姥山。而整個福建,遍布這樣美麗的茶山與茶鄉。
自古名山出名茶,享譽海內外的正山小種、閩紅工夫、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天山綠茶、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福建名茶分別產自武夷山脈、太姥山脈、戴云山脈、鷲峰山脈等。
閩茶文化凝聚著地理靈性,八閩大地宛若一片茶葉,而上述山脈則像是葉片之上的脈絡,串起了福建省一個個著名的茶鄉。每個茶鄉的生態不同,茶園茶樹各異,有碧水丹山,有云蒸霞蔚,有層層云梯,有竹木相擁,有島霧氤氳……
茶之美麗身姿和迷人風韻搖曳于福建的每個角落,她不僅展現給人們綠色、生態、美麗,更重要的她已是千百萬茶農的綠色銀行,助推各地農業經濟的崛起。茶為和諧飲料,吹奏著新時代的和諧之歌。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是美學概念、生態學概念和社會學等多學科概念的統一,是環境之美、時代之美、生活之美、社會之美、百姓之美的總和。福建茶之美,茶鄉之美,是建設美麗福建,乃至美麗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尋找美麗茶鄉,就是在這和諧美好之歌上添韻,借助攝影家美的鏡頭,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福建茶葉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內涵。
茶的性格如水,清幽、儒雅、雋永,如高山云霧,如七月巧云,如清池碧波,她可以抱山襄堤,內涵和容量巨大,能與各種文化結緣,產生出許多膾炙人口、怡人耳目的茶詩、茶畫、茶帖,她還與各種民間藝術和社會生活結合,產生茶歌、茶舞、茶諺、茶會、茶故事、茶建筑……今天,讓我們以美為媒介,讓茶與攝影相結合,讓茶的文化走向更寬闊和遼遠的所在……
茶山含隋,茶鄉含笑,我們還等待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