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肇釗 陳艷 吳迪



摘要:《園冶》為世界最早記述造園的不朽著作,具有學術理論、實際運用、國際交流的重大價值,但不少內容令人似懂非懂,對造園實踐的指導作用難以發揮。用江南園林實景的手繪圖畫來圖釋造園是讀懂《園冶》的最佳方法之一。
關鍵詞:《園冶》;注釋;圖釋
一、概述
《園冶》是我國17世紀杰出的造園學家計成的不朽著作。該書成于明末崇禎四年(1631年),為中國最早記敘造園的文字,內容包括理論、規劃、設計、營造等內容,《園冶》梓行后,估計因阮大鋮的原因,在清代一度被列為禁書。該書從民間書坊流傳至日本,被納入《東洋美術史》,并改名《奪天工》。1931年朱啟鈐等人從日本購回《園冶》殘本,將其補成三卷,遽付影印,由陶蘭泉收入《喜詠軒叢書》內。1933年闞鐸委托日本村田治郎就日本內閣文庫藏本加以校對,將圖式加以繪正,并分別句讀,然后由中國營造學社付印出版。1957年城市建設出版社將中國營造學社的原版進行影印重刊,1981年陳植先生的《園冶注釋》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使得《園冶》能夠廣泛傳播。
《園冶注釋》雖已成為風景園林學科的必讀之書,但不少內容令人似懂非懂,特別是對指導造園實踐作用發揮不夠,許多讀者希望能像《營造法式》《清代營造則例》以實例圖來解釋,以便能直接運用于造園實踐。
筆者因具備了研究江南古典園林的功底,又經歷40余載設計建造古典園林的實踐,諸如:石濤“片石山房”的復建,揚州瘦西湖“卷石洞天”“白塔晴云”“二十四橋景區”“靜香書屋”等古園林的復建等,有的被孟兆禎院士譽為“作品已達到新中國成立后全國一流的先進水平”。1989年江蘇省園林優秀作品評選時,曾囊括前三名。筆者亦有幸代表國家在美國華盛頓營造了“峰園”“翠園”,在德國斯圖加特營造了“清音園”,并獲“93國際園林博覽會”大金獎,另在加拿大、新加坡、中國香港均有設計作品。此后,同行、同仁均頻頻敦促筆者完成《園冶圖釋》科研成果,眾望所托,筆者只有不顧才疏學淺,全當作拋磚引玉吧。
二、《園冶》取材江南古典園林
學科泰斗汪菊淵老先生1979年主持國家重要科研“中國古代園林史”研究,筆者被選為其中最年青的編委,為期5年,重點編撰江南園林部分。當時汪老強調力求尋找到計成造園的實物,經多年史料嵇考和實地考察,筆者只找到計成在揚州建造的“影園”遺址,并為此依據眾多史料進行了“影園”復園的設計,得到國內權威專家們的論證和認可,發表《計成與影園興造》論文于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建筑師》第23期(1982年)。文章重點是依據復原的“影園”實體,從諸如選址、借景、延山引水、地貌、建筑等提煉出其造園特色,結果均符合計成《園冶》中的論述,由此可得出:《園冶》書中的論述均是其實踐與實例的總結。為確認結論的正確,筆者將計成屋宇的各種形式,掇山篇中的各類掇山,在江南園林中都找到了相對應的實例,甚至多個實例,可見用江南園林實景來圖釋計成造園理論是讀懂《園冶》的最佳方法,也是可行的,而且計成出生及一生的造園實踐也均在江蘇,故可得出結論:《園冶》是取材江南古曲園林的。
三、圖釋宗旨與手法
《園冶》可稱得上中國造園的百科全書,對中國造園理論和造園藝術的形成和發展的發揮了奠基作用。同時,也是一部忠實記錄計成園林營造的書,全書共分:興造論、園說、相地、立基、屋宇、裝折、門窗、檣桓、鋪地、掇山、選石、借景十二個章節,可謂全面總結了造園的藝術和技術,稱得上是“園林里程碑”。故將《園冶》造園理論與藝術創作作為既系統又全面的教課書,指導園林規劃設計工作,具有現實和長遠發展的意義,《園冶圖釋》亦是本著此宗旨而創作的。
園冶卷一
興造論
興造論是闡述園林的規劃設計,園林建筑是“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即建筑師的作用占七成。若是園林設計則造園師作用要占九成。園主人也非能自主。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宣”,依據用地現狀經營山水,栽植花木,再按“宜亭斯亭,宜榭斯榭”的原則點綴不同功能建筑,要做到“精而合宜”。為理解興造論實質,故選擇一座古典園林規劃設計的全過程進行圖文并茂剖析(附圖1)。
園說
園說篇是計成以開拓的視野綜述造園,其詩情畫意的評述十分精彩而又形象,但很難全部用園林實景來體現。鑒于古代造園蘭本皆依據畫家的畫作,故從古代山水畫中尋找相關畫面是圖釋園說篇內容的唯一途徑。但效果也只是輔助理解園說的基本內容而已,因為“園說”是企圖通過文字 的舉例,來闡述形象與意境的關系,引導造園者由形象思維走意境創作的道路(附圖2)。
1、相地
“相地”一章是園址的選擇、踏勘、評價,地形與造園構思的統一,以及各類型園址的布置處理。以現代來看:園址選定和總平面規劃設計的范疇。該章節實質上是介紹了因地制宜的規劃原則和意境創作的設計方法如何貫徹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實際地形與功能要求中去的概略途經。 “相地”一章將園址基地分為六大類型:山林地、城市地、林荘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根據著者的實踐經驗,分節論述了每一類地形的優劣,如何在功能上或意境創作上發揮其優點、克服其缺點,比起前代這方面的論述系統得多、詳盡得多。盡管如此,也僅僅是文字上的綜述,為方便理解文中內容,同時指導園林師造園實踐,故選擇以現存江南古典名園實例,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方便學習、研究與借鑒,達到“借古開今”的旨意。 A、瘦西湖園林群三十五座園林相地(附圖3)
B、六類園地的園林實例(附圖4,圖5,圖6)
(1)山林地:寄暢園、擁翠山莊、蜀岡名勝、紹興蘭亭
(2)城市地:蘇州留園、蘇州網師園、南京瞻園、煦園、蘇州環秀山莊、蘇州怡園、獅子林、鶴園、揚州小盤古、常州近園、蘇州藝園
(3)村莊地:揚州白塔晴云
(4)郊野地:蘇州拙政園、蘇州耦園、滄浪亭、卷石洞天
(5)傍宅地:揚州個園、片石山房、揚州何園、蘇州暢園、蘇州王洗馬巷七號、蘇州殘粒園
(6)江湖地:嘉興南湖煙雨樓、杭州郭莊、杭州三潭印月、揚州二十四橋景區
(以上園林均有圖及文字介紹,可供學習及借鑒)
2、立基
本章節“立基”是談園林的規劃與設計,筆者覺得用復原后影園實例來比對,是讀懂立基篇最佳方法,其一,影園是計成的作品;其二,影園圖文并茂更易理解與讀懂原文(附圖7)。
3、屋宇
占全書最多篇幅的章節,作者強調園林建筑不論大小,均按四季景色為依據。平面形狀和朝向均是靈活變化的,如廳堂看似均差不多,但當它與臺榭相組合則另有別致。如長廊是制造空間回旋變幻的重要手段;奇亭巧榭應巧妙點綴于花木叢中;層閣重樓高插云霄之上。欄外行云,鶴聲自來,意境似瀛壺仙山,園景如天然圖畫。作者將園林里建筑分為十五種形式(以下各種形式均配有相應的實例,并附有平、立、剖面圖):
(1) 門樓
(2) 堂
(3) 齋
(4) 室
(5) 房
(6) 館
(7) 樓
(8) 臺
(9) 閣
(10) 亭(18例) (11) 榭(3例)
(12) 軒
(13) 卷
(14) 廣
(15) 廊
(16) 五架梁
(17) 七架梁
(18) 九架梁
(19) 草架
(20) 重椽
(21) 磨角
(22) 地圖
(附圖8,圖9,圖10,圖11)
4、裝折(附圖12)
(1) 屏門 (2) 仰塵 (3) 戶隔 (4) 風窗
園冶卷二
欄桿(共19頁)(附圖13)
園冶卷三
5、門窗(附圖14)
6、墻垣(附圖15)
7、鋪地(附圖16)
8、掇山
掇山篇是藝術性最強的章節,故掇山師傅多為家族世代相傳。本章節除談及掇山先要做好基礎,如何起重、山石的銜接等,重要的是藝術效果:“有真為假,做假成真”。也就是要體現出“巖、巒、洞、穴之莫窮;澗、壑、坡、磯只儼是”。“多方景勝,咫尺山林”;“深意圖畫,余墻丘壑”。《園冶》書中列舉十七種掇山形式,筆者均從江南古典名園中尋找到相應的實例來圖釋其效果(附圖17,圖18,圖19,圖20)。
(1) 園山
(2) 廳山
(3) 樓山
(4) 閣山
(5) 書房山
(6) 池山
(7) 內室山
(8) 峭壁山
(9) 山石池
(10) 金魚缸
(11) 峰
(12) 巒
(13) 巖
(14) 洞
(15) 澗
(16) 曲水
(17) 瀑布
9、選石:由學兄賈祥云提供其編著《中國賞石文化發展史》中的選石照片(附圖21)
10、借景(分二類)
“借景”一章是描寫意境創作上的借景,并非以空間劃分基礎的“園區”,園區是規劃設計的單元,而意境則是設計構思藝術處理的范疇。前者是通過“體、宜、因、借”以處理園林的組成結構,后者則亦通過“體、宜、因、借”而賦予藝術處理的靈魂,這是他們相同與相異之處。而且景區劃分,也要求有一個全區性的總意境,只是二者的重點范圍確實互不相同的。 興造論中規劃設計中的借景,是指景區構圖上的借景,此章的借景主要是意境上的,比起“俗則屏之,嘉則收之”構圖上的借景要靈活得多、變化得多、豐富得多。下面就用39幅畫幅的形式來圖釋意境創作上的借景。
此段所說的借景,先指規劃設計空間劃分范圍內構圖上的借景,遵循“俗則屏之,嘉則收之”的原則,要“巧于因借”。而“物情所逗”,“目寄心期”,“意在筆先”,則指意境上的借景。關于前者,江南古典園林中各類借景佳作均有實例(附圖22,圖23)。
四、結語
整理古代創作理論“借古開今”是推動民族形式發展的重要途徑。
《園冶圖釋》是在理解原著忠實原著的前提下,結合現存江南古典園林實例,以筆者多年園林實踐為基礎,以鋼筆手工電腦上色圖形式圖釋《園冶》的精神要旨,圖文并茂、通俗易懂。也是筆者多年園林設計工程實踐經驗的總結,希望對于現代人理解古典園林專著和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