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朝等



摘要:通過對四川地震災區北川縣城鄉綠化恢復重建中觀賞性芳香植物的種類及其應用進行調查分析,可知:該植物常見種類共90種,隸屬于76屬,46科,種類較多的科有薔薇科、木蘭科、菊科、木犀科和樟科;應用形式主要有道路綠化、庭院綠化、垂直綠化、防護林、水體綠化、綠籬和地被綠化。并探討了觀賞性芳香植物在北川縣應用中的不足及相應建議。
關鍵詞:觀賞性芳香植物;地震災區;北川縣;城鄉綠化恢復重建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3)04-0000-00
芳香植物是指兼有藥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屬性的植物類群[1],包括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觀賞性芳香植物是具有較高觀賞價值,能夠運用于園林綠化的芳香植物[2]。2008年5·12汶川地震,使災區人民遭受巨大的物質損失和精神打擊。在地震災區城鄉綠化中運用芳香植物,一方面可以起到綠化、美化環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改善災區人民的精神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北川新縣城是震后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新縣城于2009年開工建設,2011年全面完成重建及綠化工作。筆者于重建任務完成的第二年,對新縣城及所轄鄉鎮開展城鄉綠化恢復重建中所應用的觀賞性芳香植物進行調查統計分析,以期為以后芳香植物在城鄉綠化恢復重建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 研究方法與內容
1.1 研究區概況
北川縣是5·12汶川地震的重災區,隸屬四川綿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全境皆山,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山脈大致以白什、外白為界,其西屬岷山山脈,東屬地震斷裂帶龍門山脈。海拔540~4 229 m,新縣城永昌鎮平均海拔652 m。北川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無霜期125~128天,年平均降水量1 399.11 mm,平均日照931.1~1 111.5 h。
1.2 研究方法與內容
通過實地踏查、查閱文獻、采集植物標本、拍照等方法,于2012年7月至8月對北川縣新縣城及所轄鄉鎮內觀賞性芳香植物進行全面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植物種類、配置模式、株數、胸徑、樹高、枝下高、冠幅、生長狀況、修剪程度、觀賞特性、景觀時序等。
樹種的中文名和拉丁學名主要以《園林樹木1200種》[3]、《芳香植物》[4]、《芳香花卉》[5]、《芳香植物名錄匯編》[6~7]等文獻為依據進行鑒定和分類。
2 結果與分析
2.1 北川縣觀賞性芳香植物資源的多樣性
本次調查共記錄觀賞性芳香植物90種(表1),隸屬于76屬,46科。其中喬木48種,占53.3%;灌木20種,占22.2%;草本18種,占20.0%;藤木4種,占4.4%。應用種類較多的科有薔薇科(Rosaceae)9種、木蘭科(Magnoliaceae)6種、菊科(Asteraceae)6種、木犀科(Oleaceae)和樟科(Lauraceae)各5種。
2.2觀賞性芳香植物芳香部位比例分析
芳香植物依據香氣產生的部位不同可分為花香類,如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玫瑰Rosa rugosa等;果香類,如檸檬Citrus limon、甜橙Citrus sinensis等;葉香類,如天竺桂等;木香類,如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檀香Santalum album等[8]。在北川縣城鄉綠化中應用的芳香植物,花香型57種,占總數的63%;果香型9種,占總數的10%;枝葉香型16種,占總數的18%;木香型5種,占總數的6%,整株香型3種,占總數的3%(圖1)。由此可見,北川城鄉綠化恢復重建中,花香型和枝葉香型應用較多,整株香型和木香型應用較少,可適當開發鄉土芳香植物或者引進木香型和整株香型的名優品種。
2.3觀賞性芳香植物景觀特色分析
芳香植物根據園林景觀特色和功能不同,可分為道路綠化、庭院綠化、水體綠化、垂直綠化、防護林、綠籬及地被綠化等類別。部分品種兼具多種景觀觀賞類型,如木犀、廣玉蘭等既是道路綠化植物,又是庭院綠化植物,分類時只做一種應用。據調查,道路綠化植物19種,占總數的17%,庭院綠化植物53種,占總數的48%,水體綠化植物2種,占總數的2%,垂直綠化植物4種,占總數的4%,防護林植物6種,占總數的6%,綠籬及地被觀賞植物27種,占總數的24%(圖2)。水體綠化和垂直綠化觀賞性芳香植物在打造景觀中效果明顯,但在北川縣中應用種類較少,可適當開發鄉土適生品種及部分外來名優品種。
3 觀賞性芳香植物在北川縣城鄉綠化恢復重建中的應用
3.1道路綠化
北川縣道路綠化包括對外通道綠化和鄉鎮內部道路綠化。在北川縣應用較多的道路綠化植物有香樟、銀杏、天竺桂、荷花玉蘭等。永昌鎮行道和對外通道的綠化植物種類豐富,配置形式多樣,沿途綠化效果呈階段性變化,如圖3永昌鎮永昌大道:楠木-木犀+天竺桂+雞爪槭Acer palmatum-小葉女貞球+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 var. rubrum球-六月雪Serissa japonica,自然式植物群落配置手法與規則式綠化手法有機結合,季相變化明顯,植物景觀具有較好群落穩定性且觀賞效果好,芳香植物散發的香味可使經過的人群提神醒腦,對行車安全有較好的作用。
同時,部分鄉鎮原有植被較好,道路綠化則相對簡單,采用芳香喬木柳杉等樹種作為道路綠化樹種,營造出深邃寧靜的意境,如沐“森林浴”。
3.2庭院綠化
庭院綠化集中體現在濱河綠地、一般性公園綠地、小游園、廣場、居民集中點和獨具特色的地震主題紀念園等,配置手法多樣,有孤植、對植、列植、叢植、群植等。
北川縣一般性公園、游園、廣場中應用較多的觀賞性芳香植物有荷花玉蘭、玉蘭、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木犀、楠木、貼梗海棠等。如圖4-1為永昌鎮濱河南園水景公園的一角,有兩棵芳香喬木荷花玉蘭點綴在小徑邊,淡香型荷花玉蘭花大且花型優美,配合彩葉樹種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紅葉李Prunus cerasifera f. atropurpurea構成一幅色香兼俱的水景景觀。
在北川縣集中安置點應用較多的觀賞性芳香植物有銀杏、荷花玉蘭、女貞、各種果樹等。如圖4-2永昌鎮爾瑪小區基礎綠化采用大冠幅木犀作為上層喬木,冬青衛矛和紅花檵木作下層綠籬,甜香型木犀開花時,正應了唐代詩人宋之問“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美妙意境。
在四川地震災區,為了弘揚地震紀念意義和抗震精神而建立了地震紀念廣場、地震遺址,形成獨具特色的功能性公園。北川縣地震紀念主題園中應用的芳香植物主要有銀杏、柏木、側柏等。如永昌鎮抗震紀念園的一片銀杏林,銀杏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后遺留下來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壽命極長,象征災區人民堅強生存下來的勇氣與毅力;銀杏葉散發出來的淡淡精油香味,舒緩了災區人民的情緒。又如曲山鎮老北川地震遺址中運用了柏木和側柏球 (圖5),紀念碑后修剪得挺拔修長的柏木傳達了古人七律詩《詠柏》“挺脊拔身氣撼天,根茁骨硬葉枝繁。常披冰凍節尤硬,每遇飆襲志俞堅”的精神,象征災區人民堅強的意志和永不言敗的信念;近處的側柏球顏色稍淡,給人以溫暖和光明。兩種柏科植物的搭配給人們一種嚴肅、莊重又不失溫暖的感覺。
3.3水體綠化、綠籬及地被綠化
水體綠化、綠籬及地被綠化植物往往用于配景或者是復層配置的中下層搭配,在北川縣應用較多的芳香類水體綠化植物有睡蓮、蓮;綠籬及地被綠化植物有杜鵑、海桐、蔥蘭Zephyranthes candida、小葉女貞、梔子、四季桂等。如安昌鎮人民公園明月湖中漂浮著幾片睡蓮,飄香的白色花瓣營造出圣潔美好的意境。又如圖6中永昌鎮安北公路采用三種常綠灌木:八角金盤、紅花檵木和杜鵑,形成三層綠籬與地被,紅花檵木和杜鵑春季開花、八角金盤夏秋季開花,構成了四季彩化、三季有花的良好景觀。
3.4垂直綠化、防護林
垂直綠化植物為蔓生莖或能夠攀援的芳香植物,能美化環境,豐富立面效果。在北川縣應用較多的芳香類垂直綠化植物有地錦、常春藤、花葉常春藤等。如圖7為曲山鎮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中地錦極具生命張力地攀附生長在倒塌的樓房墻壁上,象征了災區人民的堅強與永不放棄的信念,同時又可以起到驅逐蠅蟲的作用。
防護林對污染氣體有較強抗性,能夠吸收有毒氣體,有較強的凈化空氣能力,在北川縣廣泛應用的有洋槐、馬尾松、柳杉等。如擂鼓鎮巴弄山林場附近采用柳杉林作為防護林,防護效果顯著,又能殺滅細菌、凈化空氣。
4建議
4.1增加觀賞性芳香植物種類、引進名優品種
我國芳香植物種質資源豐富,目前已發現70余科200余屬600~800種[9]。北川縣應用的芳香植物種類有限,重復使用率高,并且存在種類結構不平衡等問題,芳香草本、芳香灌木、芳香藤本使用較少。應大力開發適生的鄉土芳香植物,適當引進外地名優品種如碰碰香Plectranthus tomentosa、天竺葵(摸摸香)Pelargonium hortorum、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等,并做好引種馴化工作。
4.2加強芳香植物香味的造景效果
我國古典園林應用植物多“重于香而輕于色”,強調意境之美[10]。而北川縣園林綠化造景是較多重視喬、灌、木的搭配及其搭配后的形態美、色彩美,較少考慮到植物特有香味對整體造景效果的影響。在達到綠化、彩化的效果后,只需要在整景中點綴幾棵濃香型的芳香喬木,如白蘭、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便能夠達到香化的目的,能引來蝴蝶、蜜蜂、鳥類,實現鳥語花香的景觀效果[11]。
4.3加強管護
一些綠地存在芳香植物長勢較差的現象,如永昌鎮杜鵑普遍長勢不好,部分銀杏、荷花玉蘭長勢不好;桃樹在對外通道綠化中表現不好。另外,一些綠地中水肥管理不到位。植物缺水較嚴重,生長勢變弱,觀賞價值得不到體現。還有部分綠地管護不到位,雜草叢生,綠化植物失去競爭力。要加強前期設計和后期管護資金的投入,加強養護隊伍的建設,規范園林綠化管理隊伍,加強隊員的專業培訓,做到精心養護,且養護管理制度化、經常化。
4.4 增設觀賞性芳香植物專類公園
調查發現,北川縣雖在公園、基礎綠地中對觀賞性芳香植物有所應用,但未建有芳香植物專類公園,如木犀芳香園、盲人園等。芳香植物專類園是使芳香植物發揮保健療效的最佳表現形式,建立芳香植物專類公園是芳香植物在城鄉綠化中應用發展的趨勢,適合布置于植物園、綜合性公園、醫院、養老院等公共綠地,能更好達到調節情緒和保健養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卓珈,徐哲民,李春濤.芳香植物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12):2393-2396.
[2]姚雪.觀賞芳香植物待開發[J].中國花卉園藝,2004(3):5-7.
[3]張天麟.園林樹木1200種[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1-574.
[4]朱亮鋒,李澤賢,鄭永利.芳香植物[M].廣東:南京日報出版社,2009:1-206.
[5]鐘榮輝,徐曄春.芳香花卉[M].汕頭大學出版社,2008:1-222.
[6]黃世城,張紹揚.芳香植物名錄匯編(一) [J].香料香精化妝品,2006(1):43-44.
[7]黃世城,張紹揚.芳香植物名錄匯編(二十五) [J].香料香精化妝品,2006(1)-2010(1):50-51.
[8]貴紅霞,李繁.芳香植物的功能及園林應用形式[J].綠色科技,2011(11):53-54.
[9]張鳳英,李飚.芳香植物種質資源及其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2011(8):198-199.
[10]徐德嘉.古典園林植物景觀配置[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1-184.
[11]格哈特·布赫鮑爾(奧地利).芳香療法研究中使用的各種方法[J].香料香精化妝品,2000,6
(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