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視察遼寧艦和大船集團
8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先后視察了海軍某艦載機綜合試驗訓練基地和停泊在大連港的遼寧艦,以及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習近平一直十分關心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建設和訓練。在海軍某艦載機綜合試驗訓練基地,習近平觀看了艦載機滑躍起飛和阻攔著陸訓練。在遼寧艦上,習近平深入艙室戰位,察看艦上裝備設施,詢問技戰術性能,了解官兵工作訓練情況。在大船集團視察,習近平十分關心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情況,并驅車來到位于大連灣臨港工業區的海工基地,調查了解海工產業發展情況,他強調整個制造業要創新驅動,海洋事業、海洋工程發展要依靠前沿科技推動。
上榜理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船廠視察,是對處于“寒冬”中的船廠的最大支持;“創新驅動”,總書記為中國造船業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
亞洲最大深海油氣處理平臺安裝完成
2013年5月,我國自主研發、亞洲最大的深海油氣處理平臺——荔灣3-1氣田中心平臺上部組塊在南海浮托安裝完成。這將為我國首個深水氣田投產創造條件,對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從淺水到深水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海上油氣設備市場正在經歷一輪大洗牌,而在南海、東海的領海爭議愈演愈烈之際,我國鉆井平臺制造業的發展被外界所矚目。
上榜理由:這是海工裝備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國船廠2013年獲得的鉆井平臺訂單數量創下了歷年之最,對這一行業的傳統大國新加坡構成了嚴重威脅。
中航國際北京公司收購全球最大獨立船舶設計公司
1月5日,中國航空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斥資2388萬歐元收購了全球最大的獨立船舶設計公司——芬蘭德他馬林(Deltamarin)公司79.57%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的最大股東。
德他馬林公司是全球獨立于船舶企業之外的最大船舶設計公司之一。中航國際北京公司通過其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中航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完成此次收購。收購完成后,中航國際北京公司將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提升在國際船舶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上榜理由:航空業進入造船業,勇敢之舉;收購全球頗負盛名的船舶設計公司,明智之舉。航空人教育了造船人。
我國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跨入世界第一方陣
7月,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控股的上海江南長興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承建了3艘18000TEU世界第七代集裝箱船,這是目前我國承建的最大集裝箱船,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箱位級的集裝箱船,打破了韓國造船企業在該領域的壟斷,標志著我國超大型集裝箱船開發、設計、建造跨入世界第一方陣。
超大型集裝箱船市場長期被韓國船企壟斷。如今,中船集團公司已在18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領域取得突破。此外,今年,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還交付了多艘13386TEU集裝箱船。
上榜理由:技術創新,打破壟斷,跨入世界第一方陣,正是船舶行業發展的一個指向標。
大功率低速柴油機國產化實現重大突破
7月18日,由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制造的國內首臺CMD-MAN 10S90ME-C9.2型船用低速柴油機交付,為目前我國首制的最大功率船用柴油機,該機用于由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公司為加拿大SEASPAN公司建造的10000TEU集裝箱船上。這不僅意味著我國已經成功打破了國外主機企業在世界級先進主機市場的壟斷地位,也標志著我國船用低速柴油機制造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11月7日,“十一五”期間立項的重大科研項目中國自主品牌6CS21/32中速柴油機研制項目通過驗收,該機型缸徑210毫米,輸出功率1320千瓦,性能及燃油消耗和排放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主品牌中速機的研制成功對于促進我國柴油機技術水平的提升,提高船舶動力產品本土化配套率均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首批2臺發電機組已獲得了裝船合同,標志著自主品牌船用中速柴油機已經得到了市場的初步認可。
上榜理由:“首制”、“最大”,是數十年來中國船用低速柴油機制造企業不懈的追求。只有趕上“首制”、“最大”,才能證明自己的實力,才有“從頭越”的自信。
國務院先后出臺多項政策
國務院先后出臺多項政策,助力船舶工業實現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化解產能過剩矛盾 。
7月31日、10月6日,國務院先后印發了《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這兩項政策不僅是我國船舶工業未來發展的“路線圖”,更是指引產業未來發展的“風向標”;不僅有利于航運、漁業、海洋開發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實施“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助推我國實現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轉變,更將拉動船舶工業、裝備制造業與鋼鐵產業、材料產業等整條產業鏈。兩項政策的出臺,將加快我國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步伐,對我國船舶工業實現健康有序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上榜理由:國務院兩大政策出臺,是中國造船業健康發展的重大利好。雖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只要是“優強”企業,都能從中找到自我發展的“路線圖”。
上海自貿區獲批掛牌成立
9月29日,備受矚目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36家中外企業獲頒證照首批入駐。
商務部8月22日發布消息稱,國務院已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驗區范圍包括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國務院印發的上海自貿區的總體方案,規定了政府職能轉變、金融制度、貿易服務、外商投資和稅收政策等多項改革措施。
9月27日,交通運輸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發布了《關于落實〈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從擴大開放水平、創新航運政策、拓展中心功能、提升服務水平、加強基礎建設五個方面加快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探索創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發展制度和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更好地發揮創新驅動、示范帶動作用。
上榜理由:上海自貿區從申報到落地,一波三折,凸現改革難度。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有利于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上海自貿區承載的使命重大。僅其先行先試的航運政策,不但是打造國際中轉港的必要條件,也是中國最大航運中心建設的 實質利好。
我國首個實驗型深海移動工作站圓滿完成水池試驗
11月21日,中船重工七○二所研制的我國首個實驗型深海移動工作站在七○二所露天試驗水池圓滿完成首次水池試驗,為研制我國深海空間站奠定了技術基礎。這是繼蛟龍號成功研制后我國深海裝備研發的又一前沿探索和重大突破,是未來深海空間站的雛形,其科技價值堪比“天宮”,被稱為迷你版“龍宮”。
上榜理由:深海探測,深海平臺,深海工作站……一步步揭開海洋神奇的面紗。
第17屆中國國際海事會展在上海舉辦
12月3~6日,2013年中國國際海事技術學術會議和展覽會在上海舉辦。持續4天的海事盛會中,來自全球海事知名企業、權威機構以及政府機關的業界精英集聚上海,共享了這場海事盛會,為海事“寒冬”注入生機。金融危機以來,海事產業發展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航運市場與船舶市場的低迷使其發展路途上的不確定因素更多,而中國政府對發展海洋經濟的堅定態度及頻頻出臺的產業新政,讓全球目光再度聚焦中國。在此大背景下,本屆展覽規模又一次取得可喜提升,展臺面積刷新歷史紀錄,6個展館(W3至W5號館,N1至N3號館)爆滿,展覽總面積超過70000平方米。本屆展覽共有來自丹麥法國、德國、希臘、意大利、韓國、俄羅斯、新加坡、美國、英國和中國等34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余家企業參展,其中16個國家和地區以展團形式參展。“海洋工程”、“海事安全”和“遠洋漁業”等領域作為體現我國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在本屆會展上進行了拓展,豐富了展會內涵。
上榜理由:兩年一次盛會,當逢此時,在這里,能感受到船舶行業復蘇的氣息。
“蛟龍”號研發團隊獲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創新獎
12月12日,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獲獎名單揭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團隊榮獲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創新獎。
此次中央電視臺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主題是“轉型升級的智慧與行動”,而技術創新是推進企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是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設計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級,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強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上榜理由:“蛟龍”號研發團隊既是一個科技創新的團隊,又是一個親赴太平洋礦區、創造新的開礦機遇的經濟創新團隊。創新是“蛟龍”號研發團隊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