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校檔案】
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里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圣陶、李達等曾在這里激揚文字。近年來,櫻花作為武漢大學的“形象大使”,更使之名揚中外,被譽為“世界最美麗的大學之一”。
【牛校牛人】
著名的核反應堆及核電工程學家歐陽予、法學家,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端木正、哈薩克斯坦政府總理卡里姆·馬西莫夫、著名女作家池莉等等,都是武大的校友。
【牛校風景】
武漢大學畢竟是有著百年以上的悠久學府。百余年的風雨,百余年的磨礪,百余年的輝煌。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
櫻花是武漢大學的“形象大使”
每年初春三月櫻花盛放,武大就成為一片“花海”,游客如織,形成“賞櫻潮”。
走進校園,盡管是工作日,前來賞櫻的游客依然絡繹不絕。簇簇團團的粉櫻如期盛放。鯤鵬廣場、櫻花大道、珞珈山莊等賞花景點人滿為患,并有游人不斷涌入。社會上的游商來此叫賣,食品、明信片、頭飾玩具等等;還有人經營快照生意,學生們自然也不甘示弱,不放棄這大好的集市機會,放下書卷,加入到小販的隊伍中來。于是乎,很多的學生妹、學生仔搖身變成了“花哥”、“花妹”。
崇尚學術自由,武大人文深厚
武漢大學之前的名字是“國立武漢大學”。舊時漢語的書寫順序是從武漢大學右向左,“國立武漢大學”,所以按如今的從左至右的習慣就成了“學大漢,武立國”,讀來慷慨大氣,意味深長,甚是巧妙。“學大漢,武立國”這一絕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長吳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關于“學大漢武立國”的理解一般有兩種(實際上意思基本一樣)。“學大漢,武立國”即像漢朝那樣以武立國,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邁宣言。另一種就是把“大漢武”連起來就成了“像漢武帝那樣立國”,漢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說。這樣理解也同樣豪情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