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雷車金屬的質感、優美的線條和令人迷惑的顏色搭配以及電鍍和黑漆的對比,甚至那燙人的排氣管、震耳欲聾卻“如音樂般”的轟鳴聲,無一不符合一個男人在夢中對力量和自由的物化的想象。
哈雷作為美國文化最具時代意義的代表,縱橫馳騁110年之久。
擁有哈雷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特別的生活方式,“冒險、自由、分享、激情”,當這些情緒伴隨著哈雷引擎被點燃時,這個充滿傳奇的美國品牌在戰爭的洗練中不斷生長,歷經最好和迷失的年代,為一代又一代引領方向帶領他們無私上路。無關階層、無關金錢,如同騎行中耳畔吹過的清風一般簡單真實,哈雷還原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美國夢。
5月16日,11輛哈雷摩托車騎進好客山東。13名隊員分別來自美國和加拿大,平均年齡60歲,其中最大的已70高齡。
他們從濟南出發,騎經泰安、曲阜、臨沂、日照、青島、威海,以煙臺為終點。一路上,山東的名勝古跡、好客的山東人、味道鮮美的山東美食讓騎手們流連忘返,而極具魅力的哈雷摩托車,整齊有序的隊形,時尚個性的服飾和富有經驗的騎手也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110年后的今天,當我們遇見真正的哈雷騎士時,我們終于明白,騎行上路,結交朋友,只因“R o a d f r o m h e r e , t h e r e i s n o e n d ”。
戰火中永生
1918年,在一戰停戰協議簽訂的次日,一張著名的照片讓長久困頓于戰爭的世界為之振奮,協約國陣營的下士羅依·霍爾茨駕駛著一輛摩托車第一個駛入德國的領土,一戰正式宣告結束。照片中這位下士騎的摩托車正是后來聲名大噪的哈雷戴維森,哈雷成為當時戰場上美國軍人最親密的伙伴。
哈雷摩托車在陸軍部隊中十分常見,著名將領麥克阿瑟更是由哈雷陪伴了他輝煌的軍旅生涯。無論是在一戰中擔任“彩虹師”參謀長,還是二戰中鏖戰太平洋,或在朝鮮戰場上,麥克阿瑟的部隊中總會出現哈雷摩托車的身影。除了著名將領之外,哈雷更是和普通軍人們建立起生死相隨的感情,成為這些軍人記憶中揮之不去的生命伙伴。
讓人感懷的是,軍人和哈雷在戰場上相依為命的情感在戰后能夠得以延續下來。戰爭結束后,軍人回到家園準備開始新的生活。但缺乏生活技能,又讓他們感到更加落寞。生活還要繼續,退伍軍人開始像普通人一樣,在和平的土地上蓋起了房子、購買汽車,和分離的戀人重修舊好,開始新的生活。這些從小就接觸摩托車,服役時又開哈雷的軍人,往往會選擇這個已經具備的技能讓新生活便捷起來。
新的人生意義
當軍人回到祖國,再次見到熟悉的哈雷時,那樣的感情猶如戰場中患難戰友重逢一般又將他們拴在一起。哈雷寄托了他們內心深處的愛國激情,也讓他們成為最忠實的品牌支持者。
哈雷更是退伍傷殘軍人的忠實伙伴。漫長的戰爭給人們帶來傷痛的記憶,尤其是傷殘的軍人。就算政府給予傷殘軍人再多的榮譽,關注也僅僅是一時的,失去肢體的老兵仍然會很難適應之后的生活。當他們為傷殘困擾,感到生活沒有出路時,摩托車代替了他們殘損和失卻的肢體,仿佛為他們插上了翅膀,讓他們可以沒有障礙地到處游玩,無憂無慮地享受戰后的人生,哈雷給予他們的也許不只是一種代替身體的行走,而是重獲生活樂趣的忠誠伙伴。然而哈雷對于退伍軍人最重要的意義是重獲歸屬感。在哈雷車友會定期舉辦的公益活動中,退伍軍人從中找到了被他人需要的感覺,從戰場到和平生活,哈雷給了他們新的人生意義。
不一樣的哈雷夢
哈雷早已遍及全球,各地的哈雷迷都在追逐著自己的哈雷夢,但毫無疑問最純粹的哈雷精神在美國,110年的歷史讓哈雷文化早已滲透到這塊土壤里。哈雷的擁有者在美國和中國有很大的差異,最直接原因就是價格。因為稅金的原因,一輛兩萬多美金的哈雷,在中國內地要40萬左右人民幣才能買到,這樣的價格使中國的哈雷擁有者基本是高收入人群,在美國哈雷卻是任何一個平凡人都可以靠近和實現的興趣愛好。在美國的街巷里,你時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有人穿著舊舊的機車服,背起包就跨上了自己鐘愛的哈雷,揚手和鄰居打聲招呼一頭拐進灑滿陽光的公路上。
每個人的哈雷夢都會有個開端,對于很多四五十歲的美國人來說,他們對哈雷的最初印象是嬉皮士年代飛揚跋扈的青春。夸張的美式重型機車,黑色鏡片的雷朋墨鏡,緊身機車服,一頭反骨別著野花的長發,在原始動力的轟鳴中跨著哈雷穿過街市,幾乎成為了戰后美國青年的群像。
獨一無二的車友會
二戰時,哈雷特別設計了很大一批軍用摩托,但是當很多哈雷摩托車剛打好包準備送上戰場,戰爭就結束了。很多為戰爭生產的哈雷就此閑置下來,于是政府允許退伍軍人以最低價格購買這些哈雷。軍人騎上哈雷,于是H e l l s A n g l e 的車友會成立了,這便是如今哈雷車友會的前身。
如今所有品牌摩托車的車友會,都會定期活動。與其他品牌車友會不同的是,哈雷車友會關注的重點并不在于多長距離的騎行,也不在于對頂級騎行裝備的追求。哈雷騎手只希望能夠和朋友們一起上路,在路上認識新的朋友,享受騎行和與人交往的樂趣。
對哈雷迷來說,買哈雷就意味著交朋友,哈雷車友會把擁有共同愛好與話題的人們集合在了一起,從某種意義上說,車友會讓大家找到了歸屬感,也是激發人們哈雷新靈感的根據地。擁有一輛哈雷車是車友會唯一的門檻,每一個哈雷經銷商旗下都有一個分會,全美有600多個分會,全球會員多達150萬人,這其中退伍軍人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攢錢買車的樂趣
哈雷迷的戀物情結細膩動人,為哈雷攢錢是種樂趣。哈雷美國峽谷車友會騎行官紀方是一位久居美國的華裔哈雷迷,擁有著自己的公司,每年要義務組織車友進行多次騎行活動。從買第一件哈雷T 恤到買第一輛哈雷車,他整整花了七年時間。
隨著汽車的快速發展,摩托車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經濟危機讓哈雷蒙受了巨大的危機感。一些經銷商關閉了自己的店面,隨之也沖擊到了車友會的存亡。佛羅里達的圣奧古斯丁市車友會解散之后,哈雷迷自發組織了一個沒有經銷商資助的全新車友會,推選出會長繼續組織每月的哈雷活動,并且保持和其他車友會的聯系。這是一種信仰,如同哈雷戴維森遇到危機行將關閉時,13位哈雷經理人帶領著千余名哈雷車迷們,從賓夕法尼亞集體騎著哈雷來到了其位于密爾沃基的工廠,發起了一次震驚世界的哈雷之旅,最終成功地把哈雷從死亡線上拯救回來。
哈雷騎士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共同“在路上”駕駛告訴世人:“你永遠不會獨行”。
編輯 劉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