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放下”的關注
漠子(大寶茜妞5歲半,老二凡寶4歲)
關注孩子的成長,再多也不為過。而以何種態度去關注,則才是關鍵!如果帶著關懷而不干涉的態度,那么我稱之為“帶著‘放下的關注”,即建立在尊重和信任基礎上的關注,不會具體到孩子吃飯是不是每頓都必須吃飽,不會關心到孩子每天一定要開心,不會關心到學習一定要學到什么……真正能夠放下,放下對孩子的期待,能夠讓孩子在一定的規則之內放手去自由發展。
若把自身各種恐懼、擔心和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而到了事事都要關懷干涉的地步:吃飯生怕一頓吃不飽,餓著;孩子有一點不開心,生怕孩子被欺負;別人學了東西,也要自己孩子學,生怕孩子落后。在意孩子的每一件事,不敢放手,不能放下,總是從孩子一點的表現,臆想“這樣下去,以后該如何如何”,于是馬上去教育孩子……
真正的“關注”是關懷而不干涉。當孩子出現問題,讓自己不舒服的時候,首先問的問題是“我怎么了?”而不是“孩子怎么了?”,從自己的身上找到孩子問題的原因。更多的關注放到自己的感受和成長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看到問題背后的問題,而不會只執著于解決孩子的表相問題。
我是不是說太多了?
哈秋(女兒肉肉兩歲半)
肉肉一歲半的時候,我帶她去附近的蒙氏幼兒園報名。肉肉的語言發育特別好,這是我非常驕傲的一點,我覺得那是從小給她講故事的回報。
可是當我填完報名資料后,一直在旁邊觀察的幼兒園園長賴老師突然提醒我:“肉肉媽媽,你也許可以試試讓肉肉先感受,你再告訴她你的想法。”我一時不太明白賴老師的意思,她解釋說,語言和感受力需要平衡發展。每個人天然有一個精神胚胎,澆灌它的養料不是語言,而是感受。所以,孩子過早發展出語言上的聰明,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如果語言和感受脫節的話。
我頓時明白,有太多時候,是我在把我的想法強行灌輸給肉肉,而忘記她其實是個有獨立思維的小人兒。她才一歲半,去玩沙子就會先說:癢癢;還沒摸到水就會說:涼涼。這并不是她自己的體驗,而是因為我平時就這么說。
于是我嘗試讓自己退后,讓肉肉有時間自己去體驗,讓她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就在前兩天,肉肉拿著一堆水彩筆跟我說:“媽媽,來呼吸一下五顏六色。”頓時體驗孩子的語言之美。這也更說明,別一直“綁架”孩子的思維,松綁會帶來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