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悶熱的夏季,清涼的游泳池可是媽媽和寶寶的最佳約會地。當寶寶和水親密接觸、盡情嬉戲時,作為媽媽的你需要提防的不僅僅是溺水,還有潛伏在水池中的各種病菌及不安全因素,一不小心,它們就讓會讓寶寶惹上麻煩。玩水可以玩出以下5種常見疾病,家長需要有針對性地防范。
結膜炎
結膜炎就是俗稱的“紅眼病”,最容易在游泳時襲擊抵抗力比較弱的寶寶。結膜炎的潛伏期大多為1~3天,表現為雙眼紅腫、流淚,不敢睜眼,眼睛結膜充血,有黏液性或膿性分泌物,可伴發熱、頭痛。
防范妙招
1.一定要戴泳鏡/帶寶寶去游泳池要讓他戴上泳鏡,這樣可以減少眼睛與池水的接觸,從而有效隔絕細菌,同時避免在紅眼病流行時去游泳。
2.清洗要徹底/每次游泳后用清水徹底地洗頭、洗臉、洗澡,在游泳后給寶寶眼睛滴上幾滴氯霉素眼藥水,也能起到預防作用。
3.勤洗手/不與有眼病的人一起游泳,如果發現自己周圍的小環境里有“紅眼病”病人,要提高警惕,勤洗手,別讓寶寶亂摸物品,更別揉眼睛。
4.寶寶用品專用/寶寶要有自己專用的洗漱用品,不可混用;寶寶的私人用品也要定期用消毒液消毒,定期放到陽光下暴曬。
中耳炎
游泳后,如果寶寶的耳朵出現了疼痛、瘙癢、出水、流膿現象,在咀嚼或拉耳朵時更疼,那么,他很有可能患上了急性中耳炎。這是在不干凈的水里游泳時,因鼻腔嗆水,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感染而導致。
防范妙招
1.耳塞保護好小耳朵/游泳前最好讓醫生檢查一下寶貝耳朵,確診健康無隱患時,再開始游泳;最好不要帶寶寶到不干凈的水中游泳、玩耍;游泳時最好戴上耳塞,預防耳朵進水,從而減少感染幾率。
2.不能隨意掏耳朵/游泳后將寶寶外耳道內殘留的水用干凈棉條拭干,以防細菌生長繁殖;或者在游泳后讓寶貝的頭向一邊傾斜,輕拉耳垂使水流出來,讓耳朵徹底干燥。禁用火柴棒、發夾等給寶寶掏耳。
3.嗆水后正確處理/嗆水后,不能同時捏住兩側鼻孔用力擤鼻,以防病菌進入中耳。正確做法是:若左耳進水,即將頭偏向左側,用手掌壓緊左耳,屏住呼吸,迅速把手拿開,反復做幾次,把水吸出來。
接觸性皮炎
大部分泳池由于換水成本較高,換水頻率都不高。如果水太臟,皮膚嬌嫩的寶寶游泳之后就容易患皮炎。
防范妙招
1.選好游泳館/挑選正規的游泳館,水質應該清澈透明。一般來說,站在泳池邊應能夠看到泳道的分隔線;可以用鼻子聞一下水的味道,氯添加過多會產生刺鼻的味道,正常情況下可聞到淡淡的氯味。
2.清水沖洗全身/在游泳之后用流動的清水仔細地沖洗全身,可以起到預防皮炎的作用。
3.皮炎大多能自愈/多數情況下,游泳引起的皮疹和瘙癢不需要用藥治療,通常會在幾天內自然痊愈,如果需要可抹一些有止癢作用的藥膏。
鼻竇炎
寶寶剛學游泳時很容易嗆水,水嗆到鼻子里,分泌物、細菌等嗆到鼻竇,容易引發鼻竇炎。
防范妙招
1.處理好鼻腔進水/如鼻腔進水,可輕輕擤鼻涕,再將頭偏向左右兩邊各2~3分鐘,使鼻竇里的水流出來。
2.嚴禁寶寶跳水/跳水及潛水最容易引起鼻腔進水,將水帶入與之相通的鼻竇,引發感染。
3.帶好鼻夾/游泳前要做好防范工作,例如帶鼻夾、耳塞等。如果出現了鼻塞、鼻痛、流黏涕或頭痛等癥狀,可用1%麻黃素滴鼻液與鏈霉素滴鼻液交替滴鼻,必要時去醫院就診。
腹瀉
如果消毒不到位,游泳池的水中,會潛伏著一些會引起腹瀉的細菌,如隱孢子蟲、大腸桿菌等。尤其是那些在游泳時由于嗆水喝了受到污染的水寶寶就極有可能引起腹瀉。
防范妙招
1.防止嗆水是關鍵/嗆水是引起腹瀉的關鍵因素。別讓寶貝在游泳和戲水時喝進污水,并給寶寶準備充足的防護道具,比如救生圈、泳鏡、耳塞等。
2.上廁所時也要淋浴/讓寶貝在游泳前后及游泳過程中,在去上廁所后,都要進行淋浴。
3.舒服時才玩水/如果寶貝已經有腹瀉癥狀,不要再去游泳了,如果孩子吃得太飽、太餓或過度疲勞時,也不要下水游泳。
4.游泳時做好保暖/游泳淋浴后用大浴巾包好身體,迅速擦干全身,以免著涼;平時不要給寶寶穿“露臍裝”,防止腹部受涼;晚上要穿著睡衣入睡,避免空調和電扇直接吹著寶寶。
5.不著急吃冰鎮食物/游泳后,別著急吃一些冰涼的食物,如冷飲、冰鎮西瓜、冰鎮可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