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針,不開藥,有著35年兒科臨床經驗的湯普森博士愛給孩子講故事,玩“游戲”。
這有科學研究發現,利用動物來治療、撫慰孩子的身心有著神奇的療效。而琳達·湯普森的絕妙之處就在于她取動物療法的精髓,結合孩子們最為喜愛的形式——講故事,針對孩子們身心發育過程當中碰到的種種心理困擾,進行一種近乎催眠式的心理誘導,促使孩子們展開想象,調動自身的正能量,突破自身的心理關口。
催眠的妙用
湯普森無疑是善用故事的高手。生活在亞什蘭動物園的每一種動物都有它獨特的個人問題和故事,而它們的故事里常常帶有更多隱含暗喻或意象的故事,為誘發和調動孩子的想象做鋪排。大象艾爾金害怕看牙醫,動物園的醫生丹博士給它講述了魚兒保持不動讓約翰幫它解開魚鉤的故事;斑馬沃特對自己能否做到深度放松沒有信心,丹博士給他引用了斑馬喬迪的故事——喬迪能用嘴巴含著剛學飛掉下地的鳥寶寶回到對岸的家,這些故事除了可以消解孩子的抵抗情緒,也更生動有趣,更能激發孩子內在的想象和正能量。
透過故事,催眠的技法也被自然而然地導入。獵豹米爾頓控制不住滿肚怨氣,丹博士就讓他練習腹式呼吸法,想象每吸進一口的都是舒服,而每呼出一口的都是壓力和憤怒,獵豹的怨氣就在一呼一吸中得到了有效的排解;蝙蝠布朗尼怎么都無法入睡,丹博士就像催眠師那樣幫助蝙蝠學會全身放松,想象與白云一起漂浮,最后布朗尼在深度的放松中順利入睡。正如湯氏所強調,其實,催眠是一種學習和發現,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建立、加強自我控制感,解決困擾身心的問題。
多重的解讀
有家長別出心裁地把《湯普森心理童話藥書》(下文簡稱《藥書》)當成另類的動物知識讀本。雖然《藥書》最吸引眼球的是“無病不醫”的丹博士,但真正的主角應該是亞什蘭動物園里的動物們。每一則故事在講述動物們或這或那的身心問題或困擾時,還會牽引出有關該動物的一些有趣習性或知識。原來,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大象能預知自己的死期是因為它一生只能更換6回臼齒……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撫育方式,更是跟孩子解釋當下為數不少的單親、再婚家庭的理想參照。
琳達·湯普森博士更進而鼓勵家長和孩子就其自身的獨特問題開展心理童話的創作。像“離不開尿布的紅毛猩猩山姆的故事”,就是一個4歲的害羞小男孩萊克斯的創作。萊克斯酷愛卡車,湯普森博士就設定“一部害羞的消防車得到了成熟勇敢的消防車的幫助”的主題,萊克斯不僅出色地完成了這部《害羞的消防車》的童話創作,還成功地克服了他怕上廁所的毛病。從聽故事到參與創作,讀者對于催眠的妙用也可以得到更深的領會。湯氏更表示,由親子共同創作的優秀故事將有機會被選入下一輯的《藥書》。
《湯普森心理童話藥書》
琳達·湯普森(美)/著 周常 祝卓宏/譯
廣東教育出版社
這是一套由兒童心理學大師琳達·湯普森積累35年經驗并經數以千計的孩子驗證的“兒童心理童話藥書”。講一個故事,引導兒童的心理變化,就此解決困擾家長的難題。
《愛米麗系列》(共7冊)
多米提勒·德·普桑斯(法)/圖文
孫敏/譯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愛米麗是一個頭戴小紅帽,身穿紅裙子、白襪子和紅鞋子的小女孩,和很多小朋友一樣,她有壞脾氣,會尿床,老是哭鼻子,總不想睡覺。她是小朋友的好朋友,且讓家中的小朋友跟著愛米麗一起認識左右,比較大小;學習如何對待朋友,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還有遇到難題時,如何動腦筋來解決它……
《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
(荷)馬克斯·維爾修思/編繪 亦青/譯
湖南少兒出版社
弗洛格是一只普通的綠色小青蛙,他在成長時遇到的困惑和難題,是每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會遇到的,而他的好朋友們陪伴著他度過了雖然困難多多卻又無比美好的童年。系列中的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重要主題,文字透著生動和淺淺的幽默,圖畫則是鮮有的簡筆畫風格,被西方藝術家譽為“簡筆畫世界的杰作”。
《小熊布迪親子閱讀繪本》(共8冊)
卡羅拉特(德)/著 麥斯(德)/繪 隗斌/譯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講述小熊布迪的成長故事,每本一個故事,每本一個道理,標題即是主題,像《和好朋友來分享》《第一次換牙》,故事簡單易懂,溫馨可愛。針對幼兒的普遍性問題諸如不肯洗澡、不愿收拾等問題,提供可參考的實用法子。
《雞蛋哥哥心靈成長繪本》(共7冊)
秋山匡(日)/文圖 小然 猿渡靜子/譯
南海出版社
日本繪本大獎得主秋山匡的代表作之一,雞蛋哥哥和雞蛋妹妹依戀著父母溫暖的懷抱,想做一顆永遠不用長大的雞蛋,但磕磕絆絆卻又充滿驚喜的成長過程讓他們發現,長大也是一件很棒的事。
《大大事》
郭小寒/文 楊絲璐/圖
同心出版社
《小小愛》的姊妹篇,那些在大人世界里微小到看不見的事兒,在孩子們的眼睛里,可都是天大的大事兒!兩位80后作家繼續用文字和圖片繪制了她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的小事,有點小任性、小擰巴和十足的童稚,猶如一個小孩子的日記圖畫本。
《第一次當奶爸》
馬克·伍茲(英)/著 賈毓婷 劉媛/譯
新世界出版社
是的,孩子生下來之后,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繼《寫給男人的第一本懷孕書》之后,英國專欄作家馬克·伍茲一如既往地展現自己的英式幽默,繼續跟讀者分享自己在養育兩個孩子從出生到3歲期間所經歷的各種興奮或郁悶、成功或慘敗、光明或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