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潤林,楊曉敏
摘 要: 在當前教育大發展的時期,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為了真正培養出“具有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探討了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結合自身的特色,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從改革基本思路、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方案四方面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 培養目標; 培養模式; 培養方案; 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TP31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06-60-02
Exploration into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of computer specialty
Zhao Runlin, Yang Xiaom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s establish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uter specialty,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s explored from the basic ideas, the training target, training mode, training program in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Key words: training target; training mode; training program; applied talents
0 引言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從自身的特點出發,明確自己的辦學目標、辦學方向、辦學特色,以此為基礎進行學科建設。如果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也采用綜合性重點大學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無論是在師資上還是在生源上都沒有任何優勢,那么在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就必然會敗下陣來。所以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一定要明確辦學宗旨,體現地方性、教學性、應用性,從地方經濟特點出發,培養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計算機專業人才[1]。
在地方上,我們分析了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機關單位對計算機網絡的維護與管理人員的需求,工廠里對計算機控制人員、信息管理軟件應用和維護人員的需求,地方對小型應用系統開發人員的需求。根據需求,我們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注重把地方特色與專業培養結合起來。培養出有地方特色、并且能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新一代大學生。
1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具有先決性質的核心概念”,是整個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依據,也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最終歸宿。因此,我們要把握自身的特點和目標要求,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確立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
培養應用型人才,首先要建立應用型人才的理念,應用型人才在突出應用的同時,還應該突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僅要求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很強的實踐能力,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在能力方面,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不僅要有操作實踐能力,還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在實際的工作中,不斷地完善自我的同時,能在自己所在領域進行不斷地創新,更好地服務于所在行業。在素質方面,應用型人才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非專業素養。在進行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的過程中,專業知識的運用、技能的發揮往往與個人的責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質、意志品質、身體條件等非專業方面的素養關系密切,這些非專業素養直接影響專業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質量。因此,應用型本科教育,要兼顧學生專業素養和非專業素養的培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不是片面的強調專業技能[2]。
2 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就是指由于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所造成的對人才的規格、層次需求的多樣化,促使人才培養目標多樣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的多樣化、培養方式的多樣化等等[3]。
根據學院特點,我們構建了“3+1”的培養模式[4],所謂的3指的是三年在校學習相關課程,1指的是最后一年學生去企業實習以及畢業設計。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實踐,符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我們以能力為主線構建三年的課程體系。科學的課程體系是我們實施“3+1”的培養模式的基礎。課程系的建設,我們實行點、線、面全方位立體化的課程體系。所謂點,就是要明確每門課程的培養目標,最后學生要達到的要求,每門課程都要充分的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所謂線,指的是要注意課程的街接,課程的開設先后應該有一定的順序,比如硬件系列的課程,一定是電路與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通信原理——單片機。只有在掌握了前驅課程的相關知識,才能更好地去學習后繼課程。所以作為一個體系,一定要像一條線一樣把課程串一起來,這樣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才是一個整體,面不是一個個單獨的點。再比如軟件系列: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C++--JAVA,又是一個體系。這就是我們的課程體系。所謂面,指的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規劃,比如選擇軟件開發、網絡與應用等方面選擇課程,形成自己的面。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點、線、面相結合的全方位立體的課程體系。進行校企合作,讓學生去實習單位參加實習,進一入體現應用性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環節。
3 培養方案
構建理論教學體系,要圍繞培養模式中制定的方案進行理論教學體系的構建[5]。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在培養的過程中,一方面在課程教學中加入課程設計,另一方面注意實踐教學方案,整合實踐教學內容,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的比例。驗證性實驗保證與相關理論課的密切聯系;綜合性實驗從培養學生能力出發,一定要體現出綜合性和能力性。形成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綜合性實驗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設計性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體系。在實驗教學的方式上,要注意引導。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實驗的效率和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
有關素質拓展體系,應用型人才培養在于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所以要對學生進行素質拓展訓練。校內素質拓展訓練靈活多樣,比如:與科研工作結合,使學生較早地參與科研活動;讓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由教師引導開展科學研究;讓學生參加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多媒體制作競賽、英語競賽等綜合性競賽,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使學生在科技活動中不斷提高素質;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團結協作精神等等。素質拓展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將學分列入教學計劃,學生只有修夠相應的學分,才能畢業。當學生的素質拓展達到相應的學分,才可以參加評優評模。以此順利推進素質拓展訓練。
4 結束語
本文從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方案上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我們還將不斷進行實踐,為培養出更符合社會需要,更能被社會接受的應用型人才做出必要的努力。作為地方型本科院校,我們將進一步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 汪梅臻.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理論界,2008.7.
[2] 黃陳蓉,黃堅等.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
機教育,2005.6.
[3] 鄧銀城,陳友華.地方高校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思考[J].
孝感學院學報,2012.4.
[4] 楊起帆,陳觀林等.計算機專業應用創新人才的211培養模式[J].高
教探索,2006.1.
[5] 單美賢等.網絡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J].全球教育展望,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