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牡丹
摘 要:宜興紫砂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不僅具有高超的藝術價值,更傳承了悠久的中華文明,如何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是我們共同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紫砂;傳承;創新
1 砂壺的成形
我們制陶的方法多種多樣,有拉坯法、泥條盤筑法、壓模法和注漿法等等,每一種方法都有各自的技術。宜興有著六千余年的制陶歷史,宜興陶工在經歷了不知多少年的摸索,根據宜興陶土的特點獨創了一套和世界上所有手工成形方法不同的技術,這就是把陶泥放在木制的坭凳上先錘打成片,然后把泥片圍筑成圓型或鑲接成方型,用木拍子打成形,這種成形方法學術界稱之為“片筑法”。這種成形方法比其它方法制陶操作簡單、技術性更強,所制的陶器用宜興話來講就是“泥門緊”、成品率高,而且體輕耐用。
2 紫砂藝術
宜興紫砂壺藝是從日用陶中脫胎出來的藝術陶,制壺成形方法沿用“片筑法”,也就是人們常掛在嘴上說的全手工成形。由于茶具、茶壺的體積比其它日用陶體積小,加上功能要求是泡茶、品茶之用,所以技術性更強、更細、更精。幾百年技術上的精益求精,使紫砂茶具演化成了一門有獨特語言的藝術陶瓷,這個過程當然是文化人和藝人們的共同創意的過程。藝術應該給人精神上賞心悅目的享受,給人們借某一物體以聯想的空間,這個空間愈大,其藝術水準必然愈高。那么,紫砂壺藝是什么呢?紫砂壺藝不是現代陶藝,它首先受功能需求的制約,也就是說要能作泡茶之用。在泡茶時能領略美感,又能為大多數人喜歡。紫砂壺藝是集實用、欣賞、把玩三種功能于一體的藝術,又是能包容吸收陶文化、茶文化及書法、繪畫等多種傳統文化于一體的藝術載體。書畫藝術欣賞性很強,但缺乏日用性、把玩性,玉雕藝術具有欣賞性、把玩性,但缺乏實用性,起碼不是大多數人的日用品。紫砂藝術不同,既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又能在使用中把玩、欣賞,既有適用美感,又有視覺美感,亦有把玩撫摸美感。這種藝術可能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起碼不多見。紫砂藝術自身的、客觀存在的高、中、低三個層次,又有很強的適應性,能為眾多的人所接受。
宜興紫砂工藝陶傳統精華代表作品是紫砂茗壺。自明、清至當代,茗壺制作的工藝質量等級根據精、細而分為粗貨、細貨、特藝品三類檔次。精貨是面向社會的普通產品,細貨指工藝陶產品,特藝品則是指有名藝人制作的作品,此類作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豐富的文化內涵、精湛的造型技藝。只有名人名作才是紫砂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的名作,型制典雅質樸、輪廓周正、線條清晰、比例恰當、整體大度、協調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是具有實用價值的工藝美術欣賞品。
在傳統的紫砂壺藝造型寶庫中,蘊藏著豐富多彩的各類完美的器型,匯集著歷代藝人的聰明才智。宜興紫砂經過數百年人類社會在文化藝術上的演進,歷代藝人不斷反復提煉創造、日臻完美、雖古猶新,孕育著紫砂藝術獨特的風格和內涵,形成了優良的傳統特色,供人們去汲取素養,使我們在審美器型構造中,了解由點、線、面組成的主體與附件嘴、把、蓋、鈕、底、足等恰當比例,以及結構上合理的緩沖過渡,空間與實體形成的虛實對比等技法處理,促使我們認真學習和仔細研究以及汲取精華,充實自己,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3 紫砂壺的設計創新
立足傳統、繼承弘揚、開拓創新,是我們新一代紫砂壺藝工作者肩負的光榮而艱巨任務。當代壺藝作品應當具備強烈的時代氣息、鮮明的民族特征,能夠結合個人的文化素養、自然的審美情趣,抒發造型藝術語言,完美表達創意構思,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藝術感受。創新中應該注意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形象,即事物物體本身的形制狀態,展現給人們的視覺形象。二是神態,即通過形象表達散發出的精神狀態。三是氣質,即造型內涵的實質性的美的本質。只要這三者能夠融會貫通,再經過精心的設計構思,適當的泥料配置,嚴謹精心的制作,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富有強烈的個性,則紫砂藝術就是具有真正的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就能在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好、更完美的現代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