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一天,偶然接觸到《源流》雜志,其圖文精美,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此后的日子里,我不自覺地關注起這個雜志來,越來越覺得這個雜志辦得很有精神。
作為萬千普通讀者之一,我為什么對《源流》雜志印象那么好呢?想起來,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源流》雜志全彩頁,紙質厚薄軟硬適宜,圖文編排恰到好處,印刷裝禎精致,視覺美,手感好。閱讀好幾期《源流》雜志了,幾乎找不到編輯印刷上的錯誤。我想,若沒有近乎苛刻的高標準、嚴要求,是不可能有此效果的。看起來,《源流》雜志采編團隊堪稱時代精英,而更是體現出用心做事的可貴品質。由此看來,在享受高質量帶來的美好感覺的同時,還被《源流》雜志人用心做事的精神所感動而悄然提升了自已的精神品質。
二是《源流》雜志宗旨明確,中心突出,內容豐富,風格簡約,特色鮮明,全部圖文的選取、編排無不體現出較高的辦刊思想高度,這種高度帶來了越來越大的良好的影響力。所讀幾期《源流》雜志,每期都集中大塊版面、大塊文章,多角度、多方位并針對性地宣傳老區建設,充分體現了面向革命老區、“傳承革命精神,建設現代老區”的宗旨,發揮了《源流》雜志作為現代老區宣傳的主流平臺作用。這種震撼性的圖文宣傳,讓讀者感受到《源流》雜志采編團隊很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對革命老區的深厚感情,從而無比激動和深受鼓舞。
三是《源流》雜志的圖文選取、編排風格獨特。圖片設計極為大膽而具有歷史厚重感和現代精神元素;文章語言風格樸實富于抒情而蘊涵著或流露出對革命老區的濃濃情感。而且,每期都編排有多篇回憶革命老區歷史的文章,豐富了內容,增添了可讀性。如此大膽選取、精心設計,使《源流》雜志彰顯出大氣魄,同時又感情細膩,風格多樣,異彩紛呈,讓讀者愛不釋手,并受到精神洗禮。
山紅澗碧風雅頌,熱土飛花賦比興。讀《源流》雜志,如身臨革命老區,盡情感受山紅澗碧之美麗,盡情感受熱土飛花之風采。是呀,《源流》雜志根植于老區熱土,全情全力為老區建設鼓與呼,淋漓地展現了老區歷史的風雅頌,盡致地展現了老區建設的賦比興,這是《源流》雜志的使命感之充分體現,值得肯定和贊賞。有足夠的理由認為,由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主管主辦、廣東省源流雜志社編輯出版的《源流》雜志,作為廣東省優秀期刊,的確實至名歸。
如果有人問我對《源流》雜志有什么建議,我會一時語塞。語塞,是因為印象太好,覺得《源流》辦刊獨到之處甚多,而不知說什么好。若硬要說,我會這樣說:希望《源流》雜志保持已有的抒情風格,繼續貼近老區熱土,繼續攀登思想高峰。說到思想高峰,我想《源流》雜志在宣傳蘇區革命精神為主的同時,應擴展歷史時空,像天安門廣場革命烈士紀念碑座的浮雕內容一樣,納入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的內容,甚至納入老區“源流”的更多內容,凡是老區所擁有的寶貴資源,包括生態資源、人文歷史資源,只要有利于老區建設的資源,都來個兼容并蓄,都來個風雅頌,都來個賦比興。若這樣,更能體現“源流”兩字的內涵,更能體現刊物的大氣,刊物的可讀性也會隨著不斷攀登思想高峰而節節攀升。
《源流》雜志的刊名好,好就好在既可以越源越遠,又可以越流越長。最后,衷心祝愿《源流》雜志越辦越漂亮,越辦越精彩!
(大埔讀者 邱漢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