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寶
“專款專用”是財政專項資金的一個基本原則,但在實際工作中,個別單位和個人把“專款專用”變為“專用專款”,使“專款”得不到“專用”。
“專款專用”和“專用專款”這兩個詞,從表面上看只是次序的顛倒,實際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謂專款,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某項特定事業而設立的具有專門用途的款項。“專款專用”是指對有規定用途的專項資金,用款單位要保證按規定使用,不得擠占挪用。而“專用專款”則相反,就是不按照規定用途用款,擠占挪用資金,這樣不能保證專項事業資金的使用。
出現“專用專款”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歸納為以下六點:一是思想認識原因。有些單位或個人,申請專項資金積極,而專項資金到位后,在管理和使用上缺乏“專”字和“嚴”字,乃至無視資金用途和法規的規定,把“專款”變成臨時周轉資金,往往以“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先用再補”為借口挪用資金。二是部門管理原因。一般情況下,項目管理在有關部門,資金管理在財政部門。項目管理部門只報送專項資金的分配指標,而財政部門管理的專項資金項目繁多,不可能嚴格監管到每個具體項目。一般情況下,財政部門見到支付令后撥付資金,由項目管理部門使用,只有待項目結束后進行結算時才能知道資金的使用情況,很容易導致專項資金的擠占和挪用。三是供需矛盾原因。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財政可支配資金少,資金周轉困難,供需矛盾大,資金調度不靈,不能滿足正常的業務經費需要,為了保證工作正常運轉,有時暫時挪用部分專項經費。四是資金撥付與使用不能同步的原因。一般上級撥入的專項資金都是年初或項目批復時下達指標,資金受上級財政調度的限制,難以及時足額到位。為實施項目(特別是民生工程),地方政府不得不調用其他資金,解燃眉之急。五是虛報專項資金原因。個別單位受地方利益的驅使,有意向上級部門多申請專項資金,而上級部門為解決基層實際困難,一般不詳細測算項目資金申報數,待項目實施完畢后,剩余的專項資金就會被挪用。六是監管失控、查處不力的原因。有時是查而不處,即使處罰,但力度不夠大,給“專用專款”者以可乘之機。由于監督機關手中的“法杖”不硬,對違紀違規行為打擊不力,或礙于情面屈服于外界的干預,擅自放寬政策,對違紀違規問題或避重就輕,或視而不見。
為了保證專款專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樹立依法辦事的意識。充分認識專項資金是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管好用好專項資金,責任重大,財政部門和資金使用部門必須切實履行工作職責。二是要完善項目公示、公告制度。對涉及面廣、資金使用量大的政府投資項目,實施全過程公示,主動接受社會輿論、新聞媒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三是要完善項目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嚴格執行項目工程招標、大宗物資政府采購、項目跟蹤檢查、資金報賬制等管理制度,建立項目實施單位內部崗位約束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積極推行項目資金和機關經費分開管理,專戶存儲,專賬核算。四是要加大審計監督的查處力度。建立項目資金專項審計制度,對嚴重違反專款專用支出規定,以部門利益侵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人和事,應從嚴查處,依法追究當事人和領導者的責任。對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和審計中發現大案要案線索的,要集中力量,一查到底,必要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或司法部門處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