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名
爭斗與妥協中誕生的憲法
2013年5月3日,日本“憲法日”,日本各界紛紛舉行集會,紀念《日本國憲法》誕生66周年。1947年5月,這份日本執行至今的憲法正式生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本法西斯失敗了,為日本法西斯侵略張目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自然也不能再用了。1945年10月,駐日盟軍統帥麥克阿瑟要求日本政府修改日本原憲法。日本幣原重喜郎內閣成立了憲法問題調查委員會。4個月之后的1946年2月,這個委員會拿出了憲法草案,前幾條跟之前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差不多,“日本國為君主國”,“天皇根據憲法行使統治權”等句子又出現了。
這個力圖保留天皇統治的憲法草案,出臺得非常不是時候。就在一個月前的1946年1月,在駐日盟軍總部等各方力量的推動下,日本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承認天皇不是神,是人。還是在1月,由中蘇美英等11個同盟國派遣法官組成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正式成立,部分國家的法官公開要求把天皇裕仁當做二戰戰犯來審判。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堅持“天皇統治”自然是觸了霉頭。駐日盟軍總部麥克阿瑟將軍隨即直接插手日本憲法的修改。日本新憲法隨即成了各方力量的角力點——日本政府內部一些人想借憲法繼續天皇統治,一些在野政黨則希望借憲法繼續推動民主進程;中蘇美英等12個反法西斯盟國組成的遠東委員會中,部分盟國傾向于嚴厲限制日本軍備,拿天皇制開刀;而擁有實權的駐日盟軍最高長官、美國將軍麥克阿瑟則希望保留天皇制,同時限制日本軍備。
1947年5月,各方角力塵埃落定。《日本國憲法》生效,保留了天皇制,但明文規定天皇是“國家象征”,不再具有實際權力,同時禁止日本擁有戰爭權力和能力。
沒有軍隊,也不能宣戰的國家
這部憲法被后世稱為日本的“和平憲法”,第一章即規定,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征,天皇無關于國政的職能。最關鍵的是第二章第九條的規定:日本放棄戰爭,否認戰爭力量及交戰權。
從此,日本政府沒有了宣戰的權力,也沒有了陸海空軍部隊。時至今日,即使日本在六十多年時間里想方設法繞過和平憲法,最終建成了目前二十余萬人的自衛隊,并突破了憲法第九條的某些限制,可以駐兵海外。但是,日本依舊沒有軍隊,也沒有交戰權。
在美國的支持下,不是軍隊的日本自衛隊,擁有了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這種“有實無名”,在和平時期似乎看不出什么問題,但其實麻煩不少。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海域大地震,海嘯對福島核電站造成很大破壞,日本政府命令自衛隊奔赴核電站搶險,自衛隊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以輻射為由拒絕執行這個命令,之后才迫于各方壓力,改為延緩執行。原因即在于,憲法之下自衛隊并非國防軍,其成員只是國家雇員,理論上可以不承擔那些強制性的危險義務。
日本的“和平憲法”對日本軍事力量的限制其實是有好處的。由于“和平憲法”,日本無法擁有正規軍隊,軍費投入被一直限制在較低水準上,沒有軍事這個吞金巨獸,日本得以騰出手來實現戰后的經濟騰飛。
六十余年的修憲與護憲
由于二戰后盟國對日本法西斯清算不徹底,日本的一些人,一直把日本“和平憲法”對日本武裝力量發展和擴張的限制視為眼中釘。這些人認為,“和平憲法”是在駐日盟軍監督之下制定的,剝奪了日本作為一個完整國家的國防權力,因此他們將“修改憲法”與“國家獨立”、“擺脫二戰戰敗國地位”畫上了等號。這種想法實際站不住腳,因為日本對二戰責任的反省并不徹底,對日本戰犯的追究也很不徹底,對東亞各國和日本國內和平民眾而言,“和平憲法”就是阻止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一道必要防線。
六十余年來,日本國內要求修改憲法的活動一直存在,而且隨著最近20年來經濟的持續低迷而愈來愈明顯。日本各界團體圍繞第九條展開了各種解釋,也通過自衛隊、海外派兵等迂回方式,逐步突破第九條的一些限制,讓日本擁有了國防武裝,但是,和平憲法對于日本的軍事擴張限制,目前依舊是有效的。
1954年,日本經濟逐步復蘇之后,鳩山一郎內閣就開始張羅修改憲法,目標是憲法第九條對限制日本擁有國防軍的規定,結果失敗。后來,曾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宣判為甲級戰犯的岸信介擔任首相,他又要修改和平憲法,目標還是限制軍備的第九條,依舊沒成功。
在日本政界的紛繁更迭中,“修改和平憲法”歷經幾十年,從一個單純的軍事獨立思潮,變成了替政黨爭取選票的工具。
其實在2013年宣布要修改憲法之前,2007年安倍晉三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的時候,他搞過修憲活動。那一次,安倍晉三帶領自民黨,把“修改憲法”當成了參議院議員選舉的重要旗號,打所謂的“民族獨立”牌來取悅民眾,結果慘敗。這是因為當時日本養老金管理曝出大丑聞,老百姓更關心自己的養老金會不會打水漂,以及經濟不景氣、就業低迷等切身利益問題,“修改憲法”離老百姓過于遙遠,安倍的修憲旗子,未能拉來選票。
6年之后安倍卷土重來,他的這面修憲旗子對政黨拉票是否有效,不妨拭目以待,不過,對東亞各國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人士來說,這一輪日本“修憲”活動已然敲響了警鐘。
(責編:石磐)
新聞鏈接:2013年安倍晉三的修憲目標集中在憲法第九十六條。第九十六條是對修改憲法的程序規定:如要修改憲法,須先得到日本參、眾兩院各三分之二以上議員的支持,之后還要獲得半數以上國民投票的贊成。安倍晉三希望將三分之二議員支持的規定,改為只需獲得參、眾兩院各二分之一以上支持。外界認為,如果第九十六條被修改,等于降低了修改憲法的難度,下一步修改最核心的第九條就變得相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