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產“石油”的樹
地球上的石油資源有限,越開采越少,因為石油是動植物在地下埋藏了千百萬年的時間才形成的。在石油資源漸漸枯竭的今天,科學家們想:既然遠古植物可以變成石油,那么從今天的植物里可不可以提煉出石油來呢?于是,他們開始四處尋找和培育能產石油的植物。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尋找,一位名叫梅爾溫·卡爾文的美國科學家終于在巴西的熱帶雨林里發現了一種能產“油”的樹。這種奇樹名叫香膠樹,是一種高大的常綠喬木。人們只要在它的樹干上打一個洞,就會有一種膠汁源源不斷地流出來。這種膠汁的化學特性和柴油很相似,無需加工提煉,就可以當柴油來使用。安裝了柴油發動機的汽車,把它灌入油箱,馬上就可以點火發動,上路行駛。
香膠樹產的“油”不僅可以直接供汽車使用,而且產量還很可觀。一棵樹在六個月里分泌出的膠汁有二三十千克。一畝地如果種上六七十棵香膠樹,就可以產“石油”十幾桶。種樹能生產出寶貴的石油來,這對于那些缺乏石油資源的貧油國家來說,真是一個福音。
除了香膠樹,科學家還發現了其他一些能產“油”的植物。例如,在我國海南省的尖峰嶺林區有一種油楠樹,它的樹干被砍傷以后,會流出一種淡黃色的油狀液體來。這種液體可以像石油那樣燃燒,當地人經常用它來點燈照明。
能幫助人“采礦”的草 在千奇百怪的植物界里,不但有一些植物能夠幫助人們找到礦藏,還有一些植物竟然還能幫助人類采礦呢! 說起人類發現植物能“采礦”這件事,還得從北美洲的“有去無回谷”的故事談起。“有去無回谷”是一個神秘的山谷。到那里墾荒的歐洲移民,往往住不了多久,就會得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疾〉娜?,先是雙眼失明,然后毛發脫落,最后因全身衰竭而死。因此,當地的印第安人給它起了“有去無回谷”的名字。 后來,科學家考察了這個神秘的山谷,揭開了它的謎底。原來,這個谷地里含有十分豐富的礦物——硒(xī)。植物在生長時,從土壤里吸收了大量的硒,人吃了含有大量硒的植物,就會發生中毒而死去。硒是一種很稀有的礦物元素,開采起來很費力。當人們弄清了“有去無回谷”致人死命的真相以后,就在那里種上了能大量吸收硒元素的植物紫云英。等這些紫云英長成收獲以后,將它燒成灰,便可以從中提取硒。這種用植物采礦的方法,不但可以得到大量的硒,還節省了許多人力和物力。 能幫助人類采礦的植物還有很多,如從海帶中可以提煉出碘;從鋅草中可以提煉出鋅;從紫苜(mù)蓿(xu)中可以提煉出稀有的金屬鉭(tǎn);從一種名叫藍液樹的樹汁中可以提煉出鎳(niè)。有了這些植物的幫助,人類要把那些土壤中含量十分稀少的礦物開采出來就容易多了。
自帶“氮肥廠”的大豆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離不開肥料,尤其是缺少了氮肥,植物就會長得又矮又小。雖然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氮素,可是絕大部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只有豆科植物有一個特殊的本領,能將它轉化成氮肥,供應自己生長的需要。因為在它們的根部,都有一個小小的“地下氮肥廠”。
在豆科植物的根上長著許多疙疙瘩瘩的東西,它們就是豆科植物的“地下氮肥廠”。在這些被稱做根瘤的小疙瘩里,還住著許多辛勤勞動、專門制造氮肥的“工人”呢。這些用肉眼無法看見的小家伙叫根瘤菌,正是它們通過體內分泌的固氮酶,把空氣中游離的氮素還原成為植物可以吸收的液態氮,源源不斷地供應豆科植物的生長需要。據科學家測定,一棵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為它提供所需要的大部分氮肥。豆科植物有了這些小小的天然“地下氮肥廠”,就不會為缺乏氮肥而發愁了。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間存在著一種互利的共生關系。在根瘤里,豆科植物把自己吸收的一部分養料和水分供給根瘤菌,而根瘤菌也把自己合成的“化肥”輸送給豆科植物。生物學家們設想,如果能將根瘤菌的“地下氮肥廠”移植到小麥等農作物的身上,那么就可以避免化肥對自然環境的污染。
烈火中的“英雄樹”
落葉松是一種不怕火燒的樹種。它為什么能夠“劫后獨生”呢?這是由于在落葉松那挺拔的樹干外面包裹著一層幾乎不含樹脂的粗皮。這層厚厚的樹皮很難燒透,大火只能把它的表皮烤煳,而里面的組織卻不會被破壞。即使樹干被燒傷,它也能分泌出一種棕色透明的樹脂,將身上的傷口涂滿、涂嚴,隨后就凝固了,使那些趁火打劫的真菌、病毒及害蟲無孔可入。因此,落葉松就成了烈火中令人矚目的“英雄樹”。
不久前,在南非喬治森林進行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發現蘆薈居然不怕火燒。一般來說,植物的葉子枯萎后便脫落了,而非洲大草原上一些蘆薈的枯葉卻死而不落。一場火災過后,有死葉覆蓋著主干的蘆薈中有90%以上經受了煉獄的考驗活了下來。這是由于蘆薈的死葉中含有某種不易燃的物質,在死葉的保護下,火焰無法燒到蘆薈的表面,使它們免遭一劫。
美國林業專家發現常春藤等幾種植物也不怕火燒,甚至可以稱為滅火植物。原來它們在接觸火苗后,本身并不燃燒,只是表面發焦。有人設想,如果將常春藤成排地種植在森林的周圍,就能形成一條防火林帶。
在我國廣東西部山區的森林中,有一種木荷樹也是防火能手。它的樹葉含水量高達45%,在烈火的燒烤下焦而不燃。而且葉片濃密,覆蓋面大,樹下又沒有雜草叢生,因此既能阻止樹冠上部被點燃,又能防止地面上的火焰蔓延。因此說,木荷樹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防火樹。
海松是生長在我國海南的一種樹木,用它做成的煙斗,即使經過成年累月的煙熏火燎,也不會被燒壞。這是由于海松具有特殊的散熱能力,木質堅硬,特別耐高溫。
在非洲的安哥拉,生長著一種奇特的樹——梓(zǐ)柯。在它的枝杈間長著一個個饅頭似的節苞,里面儲滿了液體。節苞上還布滿小孔。當它們一遇到閃耀的火焰,就立即從小孔里噴出液體,這種液體里含有滅火能力很強的四氯化碳。因此,人們將這種樹叫作“滅火樹”。
不怕火燒的植物其實也不足為奇,只是這些物種在其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自身保護能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