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的許澤江投資20萬元,購置3臺加工木材的機器,加工實木產品,自產自銷,刨除每月店面租金和人員支出,年盈利40萬元,成為當地數十家木材小加工廠中的“大戶”。
◆舍近求遠:1立方米木材多賺500元
一般而言,經營木材加工廠,就近購料是關鍵,這樣才能節約運輸成本。而許澤江選擇的進貨渠道卻遠在上海、黑龍江,原因是:第一,成品率“遠近有別”。據許澤江介紹,木材的直徑決定成品產出量。成品率最高的木材,通常直徑要在10厘米以上,本地或就近(云、貴、川等地)的上市木材一般直徑只有幾厘米,加工成品率低,損耗率高,其實是增加了成本;而北方木材、特別是東北及俄羅斯的木材直徑較大,是理想的加工材料。第二,“遠的更劃算”。據許澤江考察和測算,由于近年來市場上成品木材的價格相對穩定,在此情況下,“從本地購買木材遠沒有到外地購貨劃算”。他透露,目前他從外地采購的主要木材是俄羅斯雪松,該品種價格便宜而且加工成品率高,“即便加上運費,也與本地購買的原木價格不相上下”,成品率卻可以達到70%,比本地木材高出20%。按市場價計算,至少1立方米木材能多收入500元以上。
許澤江介紹,俄羅斯雪松的進貨渠道主要有三個,東北(主要是黑龍江)、上海和廣東(主要在珠三角地區,特別是深圳及東莞最為集中),其中以上海的價格最為穩定。如需要特殊品種(具體是哪些品種,許澤江沒有透露),東北則最豐富。
◆廢料生“金”:光是下腳料的收益就能開銷8個工人的工資
加工木材時會產生大量鋸末、邊材、樹皮等廢料,盡管許澤江購進了成品率更高的木材,其廢料產出率也在30%左右。這些廢料很多加工廠都用來燒火做飯,基本沒有經濟價值,而許澤江卻把它們作為另一個利潤來源。
首先,他分門別類為這些廢料找“下家”。早在入行之初,許澤江就把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料進行分類收集和儲存,然后分別將鋸末賣給鋸末加工廠,邊材和樹皮賣給造紙廠,1噸鋸末售價500元,邊材和樹皮每噸350元。其次,他將樹皮這部分產品進行二次分類,然后利用自己進貨渠道的優勢“悄悄地”銷售出去。原來在采購木材的過程中,他發現在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也包括四川省內一些地區,用樹皮等天然材質制成的工藝品很受市場歡迎,但原材料卻很緊俏。同是樹皮,賣給他們比賣給造紙廠利潤高出30%~40%。因此,這些工藝品廠也就成了許澤江的新下家。“一年下來,光是賣廢料這部分的收益就夠我開銷8個工人的工資了”。
◆自產自銷:年增利8萬
通過賣廢料,許澤江發現了另一個市場:自產自銷。
首先,可增加利潤。“我加工的成品賣給經銷商,1立方米2400元左右,經銷商一轉手就賣2800元。按照每年生產成品3000立方米計算,這就是十多萬元的利潤。我何不自己賺這個錢呢?”其次,產品有“底氣”。“現在市面上各類實木產品已經成了俏貨、尖貨,導致很多消費者開始關注木材源頭。本地就有很多打著‘優質木材經銷招牌的店面,但經營狀況一般。主要原因在于產品不是他自己生產的,經銷商有時也會購進劣質品。而我是前店后廠,保證貨真價實,自營店面有底氣。”第三,以銷帶產。“本地同行多,競爭也很激烈,銷售不穩定,有時會積壓庫存,有時又會斷貨。開店銷售可以分流積壓,也可以通過銷售帶動更大、更穩定的產量。”
事實驗證了他的判斷。2011年,許澤江在瀘州城區開起了直營店,主要銷售自己加工廠的產品。刨除每月店面租金和人員的支出,截至2012年5月底止,不到一年時間,實際盈利約8萬元。
(吉林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