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超

從去年開始,“創客”已經不再神秘。
隨著一批批新產品的問世和媒體的大量曝光,一群如同上世紀70年代第一批極客一樣扎根在硬件領域進行創造創新的玩家逐漸被人們認知。他們在互聯網的玩法,用3D打印等開源硬件項目引領著一波新潮流,更被形象地冠以“造物者”之名。
不止如此,在觀察家的視角里,這場“造物運動”復興的更大意義在于對傳統制造業的顛覆——數字化生產帶來的產業重構機會,可能引領一場完全個性化的、量體裁衣的消費革命。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對《英才》記者稱:“這是互聯網變革深化和延伸的標志,意味著社會進展到更高層次的新商業文明狀態。”
“沒那么邪乎,一開始就是玩。”25歲的王盛林對這些稱謂和描述并不感冒。這位北京創客空間的創始人對《英才》記者表示,“長遠來看變革有可能發生,但時間點實在不好預測。至少目前為止,我們都還處在探索階段,美國最多只領先三年。”
王盛林口中的探索即創客運動的產業化之路。在輿論的持續發酵中,陸續出現的硬件創業孵化機構、開源硬件線上社區、越發成熟的眾籌平臺以及實體俱樂部性質的創客空間,讓還處在“初生階段”的創客直接摸到了產業化的門檻,也吸引了早期投資者的注意。
只是,這條路并不好走。
產業鏈初現
此前,創客們都是帶著興趣來“造物”,享受的是將自己的idea利用開源硬件達成現實的樂趣。他們的身份可以是學生、工程師或職場經理人,考慮投身于此的并不多。近一兩年來,受互聯網創業熱及國外風潮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以此創業。
從目前看,創客團體仍然處在自生長狀態,同時受互聯網影響和直接推動,逐步向產業化邁進。
一條逐漸清晰的產業鏈條是:從創客空間或孵化器,到淘寶加珠三角,再到KickStarter等眾籌平臺。
但目前這條產業鏈遠未達到成熟階段,獲得成功的團隊也并不多。
“目前全球范圍內專注硬件領域的孵化機構不多,只有Haxlr8r、Lemnos Labs少數幾家,且都是在國外。”Yeelink開放平臺創始人姜兆寧對《英才》記者稱。
Yeelink在2012年獲得了Haxlr8r的100萬種子投資,再加上自有資金投入,才勉強將第一款成型產品——Yeelight智能LED燈控系統推進到量產前的階段,幸運的是,該產品獲得了百萬量級的訂單。
相比之下,Yeelight已經屬于走在前列的創客團隊之一,更多投身這個領域的創業者仍是在創客空間中交流想法、設計原型的階段。而當產品從CAD(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3D打印機等DIY過程轉向規模生產時,創客們則需要尋找具有實際生產經驗的工廠,把原型變成實物,實現批量生產。于是在這新一輪的硬件創業故事中,珠三角地區長期在產業鏈最底層被打磨的中國加工廠成為必不可少的部分。許多國際創客團隊都通過DragonInnovation等中間機構來到中國尋找加工廠和供應鏈。
“目前并不是很好找,在訂單數較小、特異化較高的情況下,需要較長時間的溝通,也需要團隊有這方面的人才。”姜兆寧表示。
此外,作為一種自下而上的創新,眾籌網站為創客們提供了最理想的平臺——除了獲得融資,更能直面消費者預定發售。如今名聲大噪的智能手表Pebble做了三年,但是投資人對其不屑一顧,甚至中途退出;但當它轉戰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時,卻迅速打破其融資記錄,并迅速突破1000萬美元,其放出預定的8.5萬只手表幾天之內就銷售一空。
但KickStarter的錢不是那么好拿的,很多人不能籌到足夠的錢,也缺乏監督;國內眾籌網站的籌資環境則要弱很多。中國領先的眾籌平臺“點名時間”創始人張佑對《英才》記者稱:“硬件領域的項目占到點名時間很大部分,但在項目數量、資金籌集數量上與KickStarter不在一個量級上,目前仍未誕生明星級的產品。”
VC謹慎關注
相比互聯網領域風起云涌的創業潮,致力于投身硬件領域的創客們壓力要更大。在中國的眾籌平臺影響力尚小、VC投資暫時缺位的情況下,缺乏資金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
美國科技評論人David Shen表示:“1994年之后或許就再無VC愿意踏入硬件創業公司投資領域,因為互聯網的盛行,讓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喪失大撈一筆的機會。”盡管近年來硬件復興運動開始吸引投資人關注這個領域,但他們下注都很謹慎。
王盛林直言:“越來越多的投資人介入了咨詢,但他們不了解這個領域,不了解生產、銷售和核心技術。”
專為國內外創客提供開源配件和初步加工的Seeed Studio,是創客運動中的“賣水者”,目前營業額5000萬,業務規模在全球僅次于Sparkfun。由于在產業鏈中的服務性質,Seeed Studio創始人潘浩在過去一年中接觸了數十位各個領域的投資人。“其中大部分還是帶著TMT行業的一些指標或者模式來考量創客團隊,”潘浩對《英才》記者稱:“目前獲得投資的創客團隊非常少。雖然有少部分投資人算是比較懂行的,愿意給這個行業一些機會,不過仍比較謹慎。”
此外除了直接的資金外,創客們也期待更多資源的支持。姜兆寧直言:“目前Yeelink在制造、市場方面還需強有力的補充,期待這種戰略資源的投入”。但由于此前中國早期投資主要集中于互聯網領域,這種支持能力相對缺乏。
專注于中國市場早期風投的戈壁投資副總裁童瑋亮對《英才》記者表示:“從產品原型到批量化生產的產品,這之間有一個巨大的鴻溝。不是所有創客團隊都有這方面的能力。”
除此之外,形同虛設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強大的復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創客們的積極性,成為創客創業化之路的一個隱形炸彈。對此童瑋亮稱:“如果從興趣變成商業化的嘗試,那么一定要注意這方面問題。硬件部分如果是開源,那么也要考慮整個產品的門檻。此外對細分領域的增值服務一定要進行深耕細作,將自己產品的壁壘建立起來。”
接受采訪的第二天,姜兆寧就帶領團隊奔赴硅谷參加Haxlr8r的第二輪展示,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獲得進入北美市場的機會。即使仍處于萌芽期,新硬件革命已經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創客作為這場革命的先驅,正在產業化道路上蹣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