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記者來到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疼痛科門診。本以為避開了上午擁擠的就診人群,誰知下午的疼痛科門診前病人依然絡繹不絕。
記者隨機詢問了一位王老太,67歲的她這次是來復診。原來,2012年底,她被查出患有胰腺癌,雖然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可王老太時常感覺疼痛,特別是左下腹及腰部劇烈疼痛。藥也吃了不少,可過不了多久,疼痛又來襲了。疼痛折磨得她吃不下飯,也睡不好覺,有時想死的心都有了。來新橋醫院疼痛科就診后,經過醫生的精心檢查治療,王老太感覺疼痛明顯減輕了,她感覺生活又有了希望,所以她這次主動來復診。
疼痛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
“其實,類似的癌癥疼痛患者很常見,看到他們初來就診時的痛不欲生,作為醫生,我們也很難過。”聽記者談及王老太當初曾被病痛所折磨,吳悅維主任的眼神里滿是悲憫。
“近年來,癌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疼痛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嚴重影響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劇烈的癌痛會使心率加快,血壓、血糖升高,身體免疫力明顯下降;同時,癌痛還常伴有強烈的植物神經功能異常,如頑固癌痛患者都存在疼痛→失眠→疲乏→疼痛→失眠這樣的惡性循環,并可引發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自殺傾向。”
吳主任繼續介紹道,“癌痛對飽受腫瘤侵害、不堪一擊的機體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對患者和醫生來說,癌痛治療與腫瘤治療應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疼痛無需忍耐
那有什么方法能盡快解決癌癥患者的疼痛呢?
“首先,我們要告訴廣大癌痛患者:疼痛無需忍耐!神經干預性治療(包括神經阻滯、神經損毀等方式)為控制中晚期慢性癌痛提供了一條極好的途徑。”吳主任說道,“神經阻滯技術就是將少量藥物直接注射到神經根的周圍,消除神經根的水腫、降低神經根的興奮性、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炎性物質的刺激,松弛相關的肌肉,從而使疼痛緩解或者消失,即應用最少量藥物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而神經毀損是通過化學藥物或射頻熱凝等技術使部分神經節段壞死,短時或終身喪失神經的傳導功能,使其支配的區域感覺功能喪失,從而消除頑固性疼痛。”
據了解,新橋醫院疼痛科開展可視化靶向引導下神經損毀,定位準確、損傷低微、副作用極小,療效則大大提高。
植入嗎啡泵也能鎮癌痛
“聽說,今年年初,疼痛科完成了西南首例植入嗎啡泵鎮癌痛手術,能介紹下具體情況嗎?”記者很好奇。
“患者年近七旬,因患肺泡細胞癌,且已轉移侵犯脊椎,伴隨而來的是難忍的劇烈疼痛,到我科尋求鎮痛治療。”吳主任告訴記者,“經過癌痛的評分,診斷患者的疼痛程度已達最高等級的10分,且經過近半年的口服藥物鎮痛,不僅疼痛控制愈加不明顯,藥物副作用也逐漸顯現。為更好地長效鎮痛,我們決定為其植入目前臨床最新的數控嗎啡鎮痛泵。該鎮痛泵可以將嗎啡微量注射到脊柱段蛛網膜下腔的神經,直接起到鎮痛的作用。用藥量可根據患者疼痛嚴重程度變化,通過體外遙控器操作,持續鎮痛,達到最佳鎮痛效果。”
為了更好地服務廣大癌癥患者,新橋醫院疼痛科還專門開設了“癌痛門診”(周三下午),期待通過醫患的共同努力,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增強其戰勝癌癥的信心,為廣大癌痛患者的生活帶來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