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婭
鞋子過緊可引發甲溝炎
甲溝炎,俗稱“灌指邊”、“沿爪疔”,是指(趾)甲周圍軟組織感染。我們知道,指(趾)甲的近側(甲根)與皮膚緊密相連,皮膚沿指(趾)甲側向遠端伸延,形成甲溝。甲溝炎常發生于一側甲溝皮下,也可發生于甲根處或擴展到另一側甲溝,多表現為患側皮膚發紅、腫脹、疼痛,一般多無全身感染癥狀(如發熱、畏寒等不適)。若病變繼續發展,甲旁紅腫區內形成膿液,表面可出現膿點,按壓局部變軟,有波動感;感染加重時局部疼痛加劇,并可伴有發熱、乏力等全身癥狀,。由于指甲阻礙膿液排出,感染可向深層蔓延而形成指頭炎。部分患者感染蔓延至甲床時,局部積膿可使整個指(趾)甲浮起、脫落。在足趾嵌甲的一側常有慢性肉芽組織增生,使傷口長期不愈合。
手指甲溝炎多由各種微小創傷引起,如刺傷、擦傷、小切割傷、剪指甲過深、逆剝新皮倒刺等;甲溝炎也可發生在足趾,多因嵌甲或鞋子過緊引起;部分患者出現在創傷后(如踩踏傷、踢傷),這類情況多發生在拇趾。此外,感染、身體過胖等也是甲溝炎常見的誘發因素。其中,細菌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最常見,部分反復發作的甲溝炎應考慮單純皰疹病毒的感染。
預防甲溝炎,修剪指(趾)甲別太短
對于甲溝炎,如能及早正確治療,炎癥很快可好轉消退。
甲溝炎早期,甲周紅腫時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紅霉素軟膏等抗生素藥物,可起到很好療效;如病變加重,出現局部積膿,則應到醫院及時切開,將膿液引流出來,以防感染蔓延引起指骨骨髓炎;如果出現甲下積膿,則應將指甲拔去,以利于膿液的充分引流。
要預防甲溝炎的發生,日常應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
◎愛護指(趾)甲周圍的皮膚,盡量避免其受到損傷。一旦出現倒刺要用剪刀剪,切忌硬性拔除、用牙撕咬等;木刺、竹刺、縫衣針、魚骨刺等是最易刺傷甲溝的異物,參加勞動或忙于家務時,應格外小心。
◎平時注意指(趾)的養護,洗手腳后、睡覺前擦點兒凡士林或護膚膏,可增強甲溝周圍皮膚的抗病能力。
◎指(趾)甲周圍皮膚有微小損傷時,可用2%碘酊或5%碘伏等消毒涂擦,保持患處干燥、清潔,或外用抗生素軟膏(如紅霉素軟膏),以防治感染。
◎勤洗腳,經常更換鞋襪,尤其是在運動出汗后更應及時換洗,并選擇穿著寬松透氣的鞋襪,避免穿著過短、過窄、質地堅硬的鞋子。
◎勤剪腳趾甲,剪成弧形,甲溝兩側不留趾甲尖,不隨便剪甲溝。發現腳趾相互擠壓應用適量消毒棉、軟物放入趾縫中隔開,使腳趾正常發育,防止壓迫趾甲扎入甲溝。修剪指甲時不可過短,避免甲床外露受到損傷,而引起感染。
◎不到足浴店、路邊攤等不潔公共場所修腳;患有足癬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