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學宏
年過七旬的張大爺,有骨關節炎病史,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一周前,張大爺出現黑便2~3次/天。在當地縣醫院按上消化道出血治療兩天,出現講話含糊不清,并伴有右下肢運動障礙,遂轉入我院。經檢查,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并腦梗塞?;颊呒覍俸懿焕斫猓夯颊呒韧鶡o胃病史,為何會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與腦梗塞又有何關系?
要知道,上消化道出血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見急癥,而消化性潰瘍、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癌及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如阿司匹林)是其常見誘因。非甾體抗炎藥可直接刺激、損傷胃黏膜,削弱黏膜的屏障保護功能,并可降低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因此,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但沒有胃病病史的張大爺出現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現是可以理解的??缮舷莱鲅趾湍X梗塞有什么關系呢?
年齡大,易并發腦梗
上消化道大出血并發腦梗,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
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狹窄的幾率增加,患者在合并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糖尿病等情況下,這種變化更為顯著,形成腦梗塞的病變基礎。而當患者因某些原因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后,隨著血容量、血紅蛋白總量的降低,血液攜氧能力下降,腦組織灌注不足,本身已存在明顯狹窄的腦血管,只有最大程度擴張、增加血流量以提高供氧。當血紅蛋白下降至一定程度,可導致這部分腦組織梗塞。
失血過多 當患者在短時間內失血量超過身體循環血容量20%以上或是超過1000毫升時,就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運動中樞和腎上腺髓質系統興奮,導致微循環功能障礙和小血管收縮而使血流緩慢甚至停止,進而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組織缺氧,紅細胞聚集,形成腦梗塞。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易發生血管壁退行性病變,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異??哼M,形成微血栓,繼而形成粥樣斑塊,更易形成腦梗塞。
藥物因素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抗纖溶止血藥物的應用,易致血小板聚集,纖溶酶原結構異常、活性降低,抑制微血栓溶解,加重腦梗塞。
出血后1周最易發生腦梗
如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并發急性腦梗塞后,治療上有一定的矛盾和難度(如止血藥物可能加重腦栓塞),導致患者預后不良。因此,更應高度重視,早期防治。
◎對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及冠心病等動脈硬化因素和肝硬化病史的老年患者,應警惕并發急性腦梗塞的危險。
如果發現上消化道出血者有意識持續障礙時,醫患雙方應首先考慮腦梗塞的可能,尤其是對患有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等病史的消化道大出血的中老年人,腦梗塞在出血后一周左右發生率最高。
一旦確診為腦梗塞,迅速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高壓是治療的關鍵,同時應盡早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如枸櫞酸鉍鉀 ),防止感染及其他并發癥;早期使用腦保護劑(如依達拉奉 ),挽救尚未受損的腦細胞,可為大面積腦梗塞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贏得治療時間,對其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上消化道出血并腦梗者,若血紅蛋白低于40克/升,除積極治療原發病外,迅速有效地糾正貧血是治療的關鍵。為避免在擴容中進一步降低紅細胞比容,適當放寬輸血指征(由醫生決定),應早輸全血或紅細胞。如上消化出血并非凝血功能異常,而是黏膜破損所致,應以強力抑酸為主(如埃索美拉 ),盡可能內鏡下局部用藥,避免使用止血劑,尤其抗纖溶藥(如止血芳酸),以此減少或避免腦梗塞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