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偉
對周琦院長的這次采訪,源自一位患者的電話。她因身患癌癥四處求醫,包括北京的一些大醫院,答復都是患者年齡較大,病情較重,已經無法治療。患者在灰心絕望之時,聽人介紹到重慶市腫瘤醫院,接診醫生經過仔細檢查分析,認為其還有治療的希望,為其制定了嚴密的手術及后續治療方案。現在患者已經手術過后幾個月,身體及精神狀況都有了明顯的好轉,而當初的接診醫生就是周琦院長。“周醫生人好,醫術高,是她給我第二次生命,我們全家都感謝她!希望你們能多多報道這樣的好專家!”
周三上午10點,記者在重慶市腫瘤醫院見到了周琦院長,她面帶微笑,很年輕,也很美。恍惚間,記者似乎忘了她是一位院長,是一位每天與癌癥病魔打交道的腫瘤專家。第一次見面,她讓記者見識到了“美貌與智慧并存”的魅力。
談及患者對她的感謝,周琦院長只是淡然一笑,“我是一名醫生,解除患者病痛是我們醫生的本分!”而談到她所從事的婦科腫瘤專業,周院長開始滔滔不絕,言談舉止中透露著她對工作的負責與熱愛。
宮頸癌早期可100%治愈
記者:多年來,您一直致力于宮頸癌的早期篩查及診治工作,并呼吁政府建立宮頸癌早診早治的普及保障機制,是為什么?
周院長:這要從宮頸癌的發病情況說起。宮頸癌是全球女性中僅次于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的第三大常見腫瘤,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年新發病例約53萬,其中我國發病人數約占全球新發病例的14%,有7.5萬人。每年全球宮頸癌死亡人數約為3.4萬人,我國每天約有93名女性死于宮頸癌,這是非常可怕的。特別是在我國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中西部地區,宮頸癌發病率沒有降低,嚴重影響婦女健康。
以我院的實際情況來說,作為重慶市的腫瘤專科醫院,在收治的宮頸癌患者中,有近3/4的患者已是中晚期,僅有一小部分可以接受手術治療。
近年來,宮頸癌有發病年輕化、類型復雜化的趨勢,這給治療帶來一定難度。但事實上,通過定期的篩查,早期發現的宮頸癌甚至可以100%治愈!從這個意義上分析,只要落實早診早治,我們可以說,宮頸癌是可以治愈和被消滅的第一個惡性腫瘤。從另一個角度上講,對個體而言,與其說花大筆的錢治療效果并不好的晚期癌癥,還不如建立普查機制,治療早期病變,因為宮頸癌病因明確,有生理基礎,有成熟的篩查方法。如果國家能拿出一部分資金,對婦女病進行普查,這將是一個大好事。
疫苗,在短時間內還不能替代篩查
記者:目前我國已有宮頸癌疫苗,您是否覺得疫苗的預防作用可以替代篩查工作呢?
周院長:癌癥有三級預防策略。其中,一級預防是消除或減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癥的發生;二級預防是通過醫學手段,在健康人群中發現早期癌癥,予以及時治療;三級預防即診斷與治療后的康復,以提高生存質量及減輕痛苦和延長壽命。
宮頸癌疫苗也就是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屬于宮頸癌一級預防,但宮頸癌疫苗價格較貴,且只能針對尚未有性生活的少女接種,預防HPV感染,進而預防宮頸癌。目前由于價格、疫苗難以獲取等原因,其普及起來有一定難度,況且,疫苗注射減少宮頸癌發生見效也是20~30年以后的事情,因為感染HPV到宮頸癌發生需要數年到更長時間,宮頸癌發生高峰年齡在45~60歲。
我們所說的篩查屬于宮頸癌的二級預防。由于宮頸癌的發病病因現在已經很明確,主要是HPV感染所致;再加上其發病過程也很清晰,從HPV感染到發展成宮頸癌的時間漫長,這就為早期的篩查,早期的診治提供有利條件。
所以說,雖然有了預防的疫苗,但篩查工作依然很有必要,仍然是宮頸癌防治的主要方法。
篩查,因人而異
記者:宮頸癌的篩查方法有哪些?一般隔多久進行1次篩查?
周院長:宮頸癌常用的篩查方法有:
肉眼篩查 這一方法價格便宜,在基層醫院或偏僻地區可以使用。對于肉眼觀察高度可疑的患者,可以在陰道鏡下進行病變組織活檢。活檢的組織可以送往有條件的大醫院進行診斷,避免漏診。2006年,衛生部組織在基層開展“宮頸癌肉眼篩查項目”,主要在于研究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和衛生經濟學評價,我們重慶涪陵地區為試點縣,對當地數萬名婦女進行篩查,培養了大量基層醫務人員,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 能對患者是否感染HPV進行判斷。要強調的是,感染了HPV,不一定就會得宮頸癌。這是因為HPV感染非常常見,特別是在性活躍年齡段的女性。而且,多數HPV感染可以被機體免疫功能清除,所以這些感染是“一過性”的,并不引起宮頸病變。
對于HPV初篩陽性的患者,可以隔半年再進行1次復查,如HPV仍為陽性,考慮為HPV的持續感染,建議進行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TCT);如再次復查為陰性,考慮為“一過性”的HPV感染,可以1年復查1次;對于HPV初篩即為陰性的患者,可以延長篩查的間隔時間。因此,我們推薦把HPV檢測作為初篩方法。
宮頸細胞學檢查 傳統的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查現已被TCT檢查取代,TCT檢查篩出率更高更準確,也可與HPV檢查聯合應用。對于TCT檢查陽性的患者,若其HPV檢查也為陽性,則建議行陰道鏡下活檢;對于TCT檢查陽性,而HPV檢查陰性者,則可以根據具體報告內容進行隨訪、活檢;對于TCT檢查陰性,而HPV檢查陽性者,建議半年后復查;對于TCT檢查、HPV檢查均為陰性的患者則可以延長篩查間隔時間。
需要提醒的是,B超在婦科檢查中應用較為廣泛,但它并不是宮頸癌篩查的方法。對于宮頸早期病變,B超不能發現問題;當B超已經發現宮頸問題時,宮頸癌多已是晚期。
此外,對于宮頸癌病變高危因素的人群,包括開始性行為的年齡早(18歲以前)、生育早、多產;性伴侶多;吸煙;個人衛生狀況差、長期慢性宮頸炎癥、感染等,建議增加篩查次數。
帶瘤生存不是夢想
記者:能否簡單談談您在宮頸癌治療工作中的感受?
周院長:目前,宮頸癌的治療,早期主要以手術為主,包括開腹及腹腔鏡;而晚期宮頸癌放療效果是最好的。宮頸癌90%以上是鱗癌患者,放療效果好;對于一些特殊類型的宮頸癌,化療配合放療,療效可提高。所以,有些患者“無論什么期別的宮頸癌,一味只想手術”的想法是不對的。
在工作中,我們也常發現一些家屬不告知患者患癌的真實情況,這樣做其實對患者的治療并不好。我們希望患者與我們共同去戰勝疾病,有些患者不知實情,覺得自己是小問題,不必治療,或不及時接受治療,不必隨訪,會耽誤治療;還有的患者因為不知道真實病情,對疾病治愈的期望值很高,一旦稍有不適,就會情緒波動很大,也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還有一點感受就是,癌癥患者心態好很重要,事實告訴我們,帶瘤生存不是夢想,治療的目的是提高生存期和生存質量,不必過度治療。
采訪最后,記者想起那個著名的提問,也向周院長問道:“您又當院長,又干臨床,每天這么忙碌,把自己的時間都給了醫院和患者,您覺得值得嗎?您幸福嗎?”
周院長微微一笑,“干院長是一時的,而醫生是一輩子的事業。從當醫生第一天起,我就牢記醫生的職責,‘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當病人有需要時,盡我所能幫助患者,是作為醫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