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君
粽子雖好別多吃
粽子多用糯米做成,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例如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約1碗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因此,專家建議粽子最好不要多吃。此外,睡前2小時最好別吃粽子。建議以下人群最好少吃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種繁多,其中肉粽子和豬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吃時有時還要加糖,容易引起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出現昏迷。
老人和兒童: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產生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不宜多吃。
胃腸道疾病患者:粽子熟后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吃后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
注重搭配無“負擔”
美味的粽子不可多吃,吃的時候也要掌握好竅門,做到美味與健康兼得。
注重粗纖維:粽子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癥狀,若主料能以部分的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取代,不僅可增加粗纖維含量,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于健康。
少油低熱量:肉粽早已成為“粽族”中的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飽和脂肪含量高。如果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雞肉、海鮮或魚肉取代,除了少油、低熱量外,還別有一番風味。
詳讀營養標示:現在許多包裝粽已經開始標示營養成分。營養成分的標示包括每份重或每100克所含的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與鹽含量,但要注意營養標示上的數據并非1個粽子提供的熱量與營養素,要想了解這個,正確的方法是以每份的重量或每100克與1個粽子的實際重量去換算。因此,養成閱讀營養標示的習慣,購買符合個人需求的粽子,才能讓端午節過得既美味又健康。
食物巧搭配:端午節前后可別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記其他種類食物的攝取。建議搭配時令蔬菜,餐后來一份水果,做到營養均衡。
>>擴展閱讀
端午節沏杯消食茶
粽子好吃,可吃多會引起消化不良,那么有什么可以幫助它消化呢?下面推薦一款消食茶,可以作為食用粽子之后的養生飲料,幫人們減輕腸胃負擔。
陳皮、麥芽各10克,佛手柑、山楂各15克,烏梅5克,甘草7克,沸水沖泡,當養生茶飲用。
陳皮具有促進食欲的效能,對中焦氣滯、食欲不振等癥具有很好的功效。它可以免除吃過多粽子所產生的胸悶、中滿、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
麥芽是常用的養生茶來源。麥芽味甘,性微溫,有消食開胃的作用,能化積滯。要注意的是,麥芽炒焦使用,對消食化積的作用更大。
佛手柑又稱佛手,味辛苦酸,性溫。主要功用是理氣和中,舒肝解郁。
山楂酸而破泄,消積散淤,善于消肉積,并能行氣活血。焦麥芽、焦山楂合用,能互相增加其消食導滯的能力,常用來作為促進消化、消減脂肪的藥物。烏梅、山楂皆有酸味,但烏梅酸而收澀,斂肺澀腸,本身的酸味更可以促進津液產生,減少腹脹飽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