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您當時是怎么想到開始做劇照的?
傅:我原來本身在一個企業報社里工作,做攝影記者。覺得沒什么意思,后來就辭職了。那段時間正好喜歡那種背著相機云游四海的感覺,去了云南、西藏好多地方。很喜歡那種浪跡天涯的感覺,留著長頭發,光背個包。有錢的時候弄個車,沒錢的時候就徒步。后來發現不行,生活越來越艱辛了。那時候買膠卷也貴,沖卷也要花錢。而且照片獲獎也罷,刊登了也罷,那些錢都不足以養活你。那個年代賣照片就賣給掛歷,最開始還可以靠這個生活,但后來掛歷根本不要你照片,人家開始盜版國外的那些風景,又好看又不花錢。后來正好有一個朋友介紹,問我愿不愿意去拍劇照。我當時過得已經非常拮據,連相機都是找人借錢買的,所以當時朋友一找到我,我當然欣然接受。后來就拍了第一部戲,就是《蘭陵王》。
《蘭陵王》當時是在云南麗江拍,而拍風光是我過去的長項,我老在西藏、云南跑著,而且我特別迷戀雪山。那會兒和現在還不一樣,現在麗江已經很商業化了,但我們那時候去的時候交通都很不方便,車都開不進去。而且沒有游客,除了一些畫家、作家、攝影家,就是一些老外的背包族,那時候感覺非常棒。所以那個戲拍完了之后,照片畫面都很漂亮。
不過這里面也有一個插曲。剛一開始我實際不了解劇照的具體技術,結果一直在用120膠片的大機器拍,其實拍劇照用這么大的機器拍很不方便,一般更多的都是用135膠片拍的,也就是常見的那種小膠卷。但我最開始不懂,而且用的是廣告、風光專用的120反轉片,135膠片都是用傻瓜相機隨手拍的一些花絮。當時反轉片在麗江沖不了,要送到香港去沖。而我手頭的那些135彩色負片就在當地的一個沖洗店洗出來,洗的質量也不好。所以當時他們要看我的照片,看到的只是這個質量不好的彩色負片。后來他們就說這不行,然后背地里開始準備換劇照,打電話找了香港的一個劇照準備過來接替我。那個香港劇照可能要過一個星期之后就過來,但當時我并不知道。結果在這個人沒來之前我的那個膠片從香港送回來了,結果他們一看,驚了,這么漂亮。就趕緊打電話讓那個劇照別來了,但這個時候我也知道他們之前是什么意思了,我說那我就走了啊,他們趕緊說別,然后請我吃飯。本來有點郁悶,因為當時已經告知我說要找人來取代我。但結果照片沖出來后,又叫我留下,很有滿足感。但我當時還故意裝樣子,說不行啊,我那邊還有事呢,我得走!(笑)
電:您當時有一段時間離開了電影劇照這個行業,那時是為什么呢?
傅:那時是中國電影市場不太好,拍的也比較少,而且那時候在給楊麗萍拍東西,打算拍一個紀錄片,做一本書。給她拍了兩年多,但是當時她在做《云南印象》,資金有些困難,就沒繼續做下去。那也是她比較艱難的一個時期。我其實很愿意給她做,但是我也得考慮生計,所以很可惜。后來海潤去找我給他們拍電視劇《玉觀音》的劇照,拍到一半的時候,他們就希望我能給海潤工作,所以當時就簽到海潤了。所以那會兒外面的戲就基本都不接了,主要給他們拍,包括姜文找我,我當時也去不了了。
在海潤呆了差不多有十年。直到后來拍了《畫皮》,香港的那個圈子就會開始經常會找到我來拍,于是就離開了海潤。不過跟海潤私人關系很好,海潤找我拍我也還會去拍,像是《巴黎寶貝》和《毒戰》都是?,F在跟組也會有選擇,像海潤的戲,還有陳嘉上的戲我都比較喜歡跟,劇組的氛圍比較好。
電:在微博上經??茨岬浇暮汀豆碜觼砹恕贰?/p>
傅:姜文是非常有魅力、才華的一個導演,能和他合作真的很開心。他是很念舊的一個人,他小時候看過的那些電影演員,他都會把他們找來拍他的戲,比如像陳述、陳強、方化這些老演員。方化在一些老電影里一直演日本鬼子反派,姜文應該也是小的時候看過他的電影,對他演的日本鬼子印象非常深刻。姜文找方化來的頭天晚上都沒睡著覺。姜文那會兒都已經很有名了,但還是激動。也許和姜文有同代人的感覺,我其實也有這種感受,當你曾經敬仰的明星站到你面前,跟你合作工作。你看到這些老演員,想起他們年輕時候那么風光……所以有時候我真的覺得,照片這個東西真好,你很多時候人不在了,但是影像還在,照片還記錄著。
這也是我之所以選擇做劇照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你記錄下來的,是那些再也不可能復制的瞬間。整部戲的演員、場景,拍完之后就再也不在了,景不可能復制,那些人可能這輩子也不會能再次齊聚一堂,但劇照可以把它記錄下來。
所以前一段時間為什么一陣風都來找我采訪我,還是因為我發了那一組老照片。其實我倒并不是有意識的,就是整理東西時候突然看到有這些照片,覺得挺好,于是就翻拍下來,撂到網上去。講講感受,講講當時的情景??吹秸掌?,我就想起那個時候了……但這也其實證明我當時想的的確是對的——老的東西,只要你當時拍的好,過多少年它都是有價值的。也許當時的潮流不認可這個東西,但只要你拍到了那個精髓,它總有被認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