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初中文化,但他苦心鉆研,積極實踐,在礦井科技創新及改革方面大顯身手,從一名普通的農民協議工逐步成長為一名技術精湛、值得信賴的優秀技術人才,被譽為“發明大王”。
他就是神華新疆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烏東煤礦南采區中采二隊機電副隊長、自學成才標兵楊述友。
為什么楊述友能獲得這么大的成功?這一切都來源于他的勤奮與努力。很早以前他就下定決心要當最好的工人,也就是從那時起,他養成了學習和鉆研技術的習慣。
1991年8月,年僅18歲的楊述友懷揣著跳出“農門”的夢想,從老家重慶來到烏魯木齊市郊的小紅溝煤礦,當了一名農民協議工,干著最臟最累的掘煤工作,開始了從農民到工人的身份轉變。由于他工作積極肯干,表現出色,不久領導就安排他在一名維修鉗工師傅手下當學徒。為了及早掌握鉗工技術,他一方面虛心地向老師傅請教設備維修技術,另一方面又自費買來了大量書籍,不斷給自己充電。
“井下工作很辛苦,我應當如何為煤礦工人減負?”楊述友頭腦中一直在思考著。楊述友是個細心的人,2200型液壓支架沒有裝架前,架后噴霧系統容易造成煤塵的漂浮,給礦工的身體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于是他自己設計并加工安裝了一套噴霧系統,消除了這個隱患。 在公司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他獲得了礦井維修鉗工理論第一名和維修工綜合第一名的好成績,并獲得了礦上每月 500 元的獎勵。
從2006年初到現在,楊述友自行研制的小改革項目共計300多項,在礦區推廣應用后,在安全和生產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企業帶來了上千萬元效益。同時,他也成為小紅溝煤礦創新創效的帶頭人。他參與研發的轉載機自移裝置,既解決了轉載機移動費時、費力、不安全等問題,一年還可給企業新增產值近400萬元,為小紅溝煤礦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貢獻。從1992年至今,楊述友連續多次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神華新疆公司、小紅溝煤礦授予“優秀外來務工人員”、“先進生產者”、“科技創新先進個人”、“優秀技術工人”等榮譽稱號。
噴霧系統是楊述友小改革項目的“處女作”,而最令他自豪的發明是“全液壓串車推移裝置”,這套裝置不僅加快了工作速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數。楊述友深情地說:“我的所有發明都是為礦工服務的,我要讓他們安全工作,平安回家”。
(北京 景雙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