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
雖然只見過一面,但是肖振曙的身上有著讓人難忘的特質:謙和、少言、重情義。作為餐飲界成功人士,他會謙和表示自己只是小有所成;作為事業有成的男人,他又有成熟、寡言的一面;最重要的是他作為公司管理者,他對他的團隊重情重意。
大廚的吸引力
十八歲,是人生的迷茫期,也是人生的轉折點。是繼續讀書深造,還是出社會打工,無論選擇哪條路,都會對人的一生造成巨大影響。對于肖振曙來說,選擇走上廚師這條路,里面多少有些辛酸。
剛高中畢業的肖振曙,由于家庭環境原因,沒有選擇學費高昂的大學,而選擇了去烹飪技術學校學廚。之所以選擇學廚,其一是有一門手藝好就業,其二是學好了廚藝,好日子自然也不愁。就這樣,帶著一絲實際的想法,肖振曙踏上了廚師路。看著那些在灶臺上游刃有余的大師傅,也使肖振曙對烹飪產生濃厚興趣,兩年的烹飪課程教會肖振曙如何做出精致的菜肴。
從學校畢業后,肖振曙進入了臺北大廈。嶄新的設備,優越的環境,使肖振曙為能作為一名廚師而感到光榮。盡管剛進入臺北大廈工作時,只是負責殺魚這樣的臟活累活的水臺工作。但肖振曙很努力,從水臺工作后慢慢晉升到案臺初加工,最后到爐臺炒菜,期間辛苦與汗水,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盡管苦與累,但肖振曙還是很感謝這段時光,尤其感謝這段時光里遇到的恩師。師傅正是看中了肖振曙話少又勤勞的本質,所以對肖振曙格外照顧。在師傅悉心栽培與指導下,他成長和進步的速度非常快。
在外人看來,廚師是很有口福的職業。肖振曙說,實際上,從某方面來說廚師是最沒有口福的。在大家放假聚餐的時候,往往卻是廚師最忙時間,等一切工作都忙完了,一身的油煙與臭汗,早就把吃飯的胃口磨得干干凈凈。作為廚師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肖振曙說是他的手。沒有哪個廚師能夠避免剛開始學廚時,不小心造成的刀傷、切傷、燙傷等,也沒有哪個廚師的手是沒有傷痕的。而廚師又恰恰最寶貴的就是這雙粗糙的手,因為要通過這雙手,把簡單食材做成精致料理,化腐朽為神奇。碰巧,這也是肖振曙對烹飪著迷的原因。
第一家小酒樓
沒有哪個人愿意一輩子替別人打工,尤其是男人。奮斗之人都想擁有屬于自己的事業,而創業則是擁有事業的第一步。雖然在臺北大廈的工作非常順利和穩當,但開一家自己的小酒樓,這個想法在肖振曙的腦子里實在是躁動了多年。一個機緣巧合下,得知一家酒樓馬上要關門停業,肖振曙各個方面考察這個酒樓后,決定辭職,自己把酒樓接手下來,轉行做老板。于是,也便有了自己第一家小酒樓——隆昌酒樓。
創業初期,隆昌只有幾個員工,肖振曙自己又當老板又當大廚,每到忙碌的時期,炒完菜后還要躲在廚房里洗盤子。但由于初步經營,酒樓經驗畢竟少,隆昌的經營狀態一直有些不溫不火。
雖然掙不到什么錢,也比不上在好單位里就職的舒適,但肖振曙沒有放棄,還是這么堅持著把隆昌酒樓經營了兩年多。機遇終究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于是,轉機也就出現了。
有段時間,市場上很流行吃狗肉。肖振曙抓住了機遇,賣起狗肉火鍋。除了自己親自到鄉下收土狗肉,還潛心研究秘制配方,用土鍋土灶精心烹飪。這么一來,生意一下子就火爆了起來。這時候的隆昌酒樓才算是真正開始掙到了錢,肖振曙也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當然,市場變化是日新月異的。蕭振曙在之后的經營中,也遇到了太多的辛酸和起伏。他甚至還想過,通過做副業,來補救酒樓低迷時期的虧空。大事小事,就這么堅持了下來,才有了今日的成器之人。后期的肖振曙關閉了隆昌酒樓,但這幾年的經歷,和人生的起起落落,不論是手藝、管理模式還是心智,也為后來的事業重新起步,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楚鄉軒展拳腳
幾年后,肖振曙又踏上了新的路途。這次他不僅是大廚,還是一名管理者,一名企業的領導者。由幾個朋友合伙投資,肖振曙擔任執行總經理,開設了一家以農家菜為主要特色的餐飲企業,就是楚鄉軒。這也是肖振曙事業的新起點。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肖振曙有了自己的團隊打理一切。對待團隊,肖振曙如數家珍,無論是大堂經理、財務經理、行政總廚,肖振曙說起來都是一臉的驕傲。“他們都是我的得力戰將,我們是同事也是朋友,是一起走過風風雨雨的人。”肖振曙笑著說。
有著得力團隊,和自己多年從業經驗,楚鄉軒可以說發展得一路興旺。從飲食風格,到消費人群,周邊環境分析等,楚鄉軒全都兼顧。發展的經驗告訴自己,成功的理念就是沒有什么一成不變的,只有跟緊時代不斷變化才是生存發展之道。
楚鄉軒目前消費活動也很多,比如說之前的春季食材展,把季節性食材真實的展示在消費者眼前,讓大家看的安心,吃得放心。楚鄉軒還專門定制各種精美禮品,比如水晶煙灰缸、蒸蛋器等,消費只需滿百元就能獲得。為顧客實實在在的讓利,也累積了非常多的鐘愛楚鄉軒的老顧客。
無論作為大廚還是大師,肖振曙一直在餐飲業摸爬滾打。他的恒心和堅持讓人看見了一個事業有成者身上所應該有的所有亮光。肖振曙,作為一個有企業夢想的廚師,化繭成蝶,翩翩起舞。